Ficus tinctoria Forst. f. 山豬枷 [桑科]
Ficus swinhoei King
Ficus tinctoria Forst. f. ssp. swinhoei (King) Corner
別稱:斯氏榕、海榕、澀仔樹、白紗、斜叶榕(中國)
特徵:雌雄異株,攀緣姓灌木至小喬木,樹皮粗糙,小枝稍呈褐色。葉革質,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葉表面被短剛毛,但有時脫落,呈近光滑;葉基歪斜,基生脈短,不延伸,側脈5~8對;葉炳粗短,長0.8~1cm。隱花果表面粗糙,徑約0.8~1.2cm,有時會更小;成熟時黃紅色或橘紅色,果徑小者呈紅褐色至紫褐色。
分布:海南島、台灣、菲律賓、蘇拉圭西、小巽他群島、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北部,以及 密克羅尼西亞、波里尼西亞諸群島。台灣是本種分布的北限,分布於 高雄、屏東、台東等地以及離島 蘭嶼、綠島以及 小琉球,多出現在珊瑚礁地形。隱花果通常秋、冬季開始生長,可續存至翌年春季或初夏。
山豬枷(Ficus tinctoria)名稱怪異,枷是古時候的刑具,用來束縛犯人,感覺上「山豬枷」是用來捉拿山豬的“刑具”。根據 林試所的文章,名稱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因為其灌叢生長得十分濃密茂盛,山豬誤闖易受困難以脫身;另一說是其枝條強韌可作為捕捉山豬的陷阱,總之,它應該是 山豬討厭的樹木。
2020年12月中旬去了一趟 小琉球,是我第一次注意到 山豬枷(F. tinctoria),數量非常多,一直以來以為它榕果很大,成熟時是黃紅色。可是在 小琉球的 珊瑚礁山崖間見到的部分類似 山豬枷的 榕屬(FICUS)灌叢,榕果很小,表面呈紫褐色,回來時對圖鑑,實在無法判斷是否為 山豬枷。在 FB 自然攝影中心社團貼文,得知除個體因素外,本種發育期、季節以及 小蜂進去榕果的時機都會影響榕果大小。
桑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桑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四卷 鐘詩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