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雞眼草 台灣大學 磯小屋前.jpg
台北 台灣大學 磯小屋前

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ex Murray) Schindl. 雞眼草  [豆科/蝶形花亞科]

Lespedeza striata (Thunb.) Hook. & Arn.

別稱:公母草、山土豆、牛黃黃、掐不齐(東北)

雞眼草 新北 新店 河濱公園.jpg
新北 新店 河濱公園

特徵:一年生草本,直立、斜生或平臥,多分枝;莖枝上被倒生的白色细毛。三出複葉,托葉大,膜質,卵狀長圓形,長於葉柄;小葉長倒卵形、長圓形至披針形,側脈明顯,小葉尖端中肋常突出;頂小葉長10~15mm,先端銳形至圓形,稍大或近等長於側小葉。

蝶形花,單生或2~3朵簇生葉腋,具閉鎖花及開放兩型花。花萼鐘形,5中裂,上方兩片合生,帶紫色。花冠粉紅色,長0.5~0.6cm;旗瓣大,橢圓形,下部漸狹成柄;翼瓣小,常呈白色;龍骨瓣稍長或近等長於旗瓣,先端顏色深,常呈紫色。莢果橢圓形,稍扁,先端具短喙,約長0.3~0.5cm,成熟時不開裂;種子單枚,扁卵形。

雞眼草 台灣大學 磯小屋前(2).jpg
莢果 台北 台灣大學 磯小屋前

分布:西伯利亞、中國、滿州(東北)、韓國、日本、台灣。台灣分布於北部平地至低海拔開闊地,偶出現於路旁、田邊、溪邊等之草生地,偏好砂質土壤;植株小、花小,混生於草地上很容易被忽略。花期通常在7~9月,果期在8~10月。

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有機會在大台北的河濱公園發現,河濱公園廣大的短草坪中有著 變葉山螞蝗(Desmodium heterophyllum)、蠅翼草(Desmodium triflorum)和 煉莢豆(Alysicarpus vaginalis)等等小型的 豆科(LEGUMINOSAE(FABACEAE))植物,很不起眼,當開出鮮豔的花朵時才較容易找出來。同樣的環境還有 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一般來說它更小,可能競爭不過上述諸種,雞眼草不常與它們混生在一起,大多僅自己出現,長成一小片。

雞眼草 台灣大學 磯小屋前(1).jpg
台北 台灣大學 磯小屋前

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明顯的側脈,很容易能從草地上各種 豆科(LEGUMINOSAE(FABACEAE))植物區分出來,但個頭太小,花更是小,往往就在腳下也不易察覺。多年前在 新北 新店溪的河濱公園拍到上述各種小野豆,花、果依次拍足,唯獨 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缺莢果。它單枚種子的莢果太小,除非趴在草地上找才看得見;太接近地面狗屎味又強烈,以至於本種一直缺豆莢,一直擱著。

雞眼草 新竹 湖口 台一省道旁
新竹 湖口 台一省道路旁

幾年前 台灣大學 磯小屋前草坪發現 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翻找莢果一樣面臨強烈狗糞的味道,因此也一直只拍花。9月份又是它盛開的季節,抱定憋氣也要找出莢果來的勇氣,結果還是受不了;還好在水泥磚停車處也發現一群,跪趴近距離接觸沒聞到異味,安心地找果然莢果出現了。3~5公厘大小的豆莢還真是小,數量雖不少但不好找,既然拍到果,就來完成這一種吧。

豆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豆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