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anthus fordii Hance 琉球雞屎樹 [茜草科]
Lasianthus tashiroi Matsum.
Mephitidia tashiroi (Matsum.) Nakai var. kotoensis Nakai ex Sasaki
Mephitidia tashiroi (Matsum.) Nakai
別稱:罗浮粗叶木(中國)、羅浮粗葉木(香港)、梳毛雞屎樹(香港)
特徵:灌木,高1~2m;枝條細長,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葉近革質或紙質,卵形、橢圓形、長橢圓形、狹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6cm,寬2.5~6cm;先端漸尖至尾狀,大多數基部楔形,少數鈍;上表面無毛,略具光澤,下表面無毛或僅葉脈被短柔毛,側脈通常4~9對,小脈近平行、分叉,偶呈網狀;托葉狹三角狀,長2mm,早落;葉柄長0.5~1.2cm,近無毛或被短柔毛。
花腋生,簇生呈放射狀,無梗,無苞片。花萼小,鐘形,長約2mm,萼4~6裂,裂片三角形,長僅約1mm。花冠高腳形,長約0.6cm,徑約0.3~0.5cm,白色或淺粉紫色;冠筒上部1/2內側被短柔毛,外側光滑,裂片4~6,裂片卵狀三角形,稍向外翻。核果球形至橢圓狀球形,直徑4~6mm,藍色至藍紫色,表面近無毛;種子通常5~6枚。
分布:中國(華南)、海南島、香港、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台灣分布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以300~1000公尺範圍較易見到,通常出現在闊葉林底層,為 雞屎樹(LASIANTHUS)中最易見到的種類。花期從4~5月一直延伸至11~12月,各山區陸陸續續開花、結果。模式標本採自 廣東 羅浮。
顯花植物中的幾個大「科(family)」中,我最渾沌的就是 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 茜草科(RUBIACEAE),這兩個科植株型態從喬木、灌木、藤本到草本,花序各式、花冠各異,沒有統一的模式辨識。以 茜草科(RUBIACEAE)來說,我的感覺就是 夾竹桃科(APOCYNACEAE)、蘿摩科(ASCLEPIADACEAE)分一分,龍膽科(GENTIANACEAE)歸類後,其他不知該算是誰全併一起,就是 茜草科(RUBIACEAE)。
近年植物科屬震撼性大變動,大戟科(EUPHORBIACEAE)遭到裂解,多了 葉下珠科(PHYLLANTHACEAE)等,個人暗自竊喜,你們本來就很不像。但 茜草科(RUBIACEAE)卻意外的合併更多科、屬,旗下種類跳升到上萬,從外觀上更難判斷。還好,這個變動對 台灣的 茜草科(RUBIACEAE)影響不大,我們一樣可以依原本分類來看待它,否則會更不敢去碰它。
台灣的 茜草科(RUBIACEAE)中 豬殃殃屬(GALIUM)、耳草屬(HEDYOTIS)和 雞屎樹屬(LASIANTHUS)因種類多,更是難上加難。前二者個人興趣缺缺,對 雞屎樹屬(LASIANTHUS)興趣卻很高,登郊山時遇見詭異的藍色果實就是它,醒目又常見,希望能搞懂它。奈何每回拍一堆回家,核對圖鑑總是無法確認究竟是拍到哪一種,總不能一直上網問吧。
十一月初走一趟 台北附近的郊山,見到幾種 雞屎樹屬(LASIANTHUS)相鄰生長,枝條交錯,突然間茅塞頓開;它們常混生,我沒仔細看,花拍A、果實拍B、葉子拍C、...,難怪搞不清楚它們,當下一株株細看,4~5種全部釐清。幾天後再走一趟,確認自己會分辨它們,並且檢視自己資料夾中 雞屎樹屬(LASIANTHUS),真的有許多弄錯種類,重新全部調整。
試著介紹它們,將我辨識它們的重點以“色字”表示,把握重點應該就不難分辨了。目前拍到的 雞屎樹屬(LASIANTHUS)近10種,因為多生長在森林底層,陰暗環境照片不好拍,有多種特徵不夠清晰,還需要補拍,所以先貼最常見的幾種,其它待補齊照片再介紹。
茜草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茜草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六卷 鐘詩文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