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雞屎樹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Lasianthus chinensis (Champ. ex Benth.) Benth.  白果雞屎樹  [茜草科]

Mephitidia odajimae Masam.

Lasianthus chinensis (Champ. ex Benth.) Benth. var. odajimae (Masam.) Kanehira

Lasianthus odajimae Masam.

別稱:粗葉木、大葉雞屎樹

白果雞屎樹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特徵:灌木,高1~4m,偶呈小喬木狀,高可達8m;枝條粗壯,圓柱狀,疏被短柔毛。對生,薄革質至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長14~18cm,寬2.5~6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短尖或鈍;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毛,側脈通常7~11對,小脈近網狀;托葉三角形,長2mm,被短毛,早落;葉柄粗,長0.9~1.5cm,具溝槽,被服貼短柔毛。

白果雞屎樹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花腋生,2~6朵簇生,無梗;無苞片。花萼卵圓形至球形,長約6mm,寬約4~5mm,萼先端淺4裂,裂片三角形,長1mm。花冠漏斗形至高腳杯狀,長約1~1.5cm,徑約0.6~0.9cm,白色至淺粉紅色;外側被毛,冠筒上部內側1/2被毛,外側亦被短毛,裂片通常6,裂片卵狀三角形,通常稍外翻或外翻;雄蕊6,花藥線形,長2mm,白色或紫色;花柱長6~7mm,柱頭線形。核果卵狀球形,長10mm,深紫色至紫黑色,被短毛;種子通常6枚。

白果雞屎樹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分布:泰國、中南半島、雲南、廣西、廣東、香港、福建、台灣,模式標本採自 香港。本種在 台灣數量稀少,主要分布於 台北 內湖 碧山一帶淺山,以及 內湖與 士林交界山稜兩側,屬於林蔭下第二層樹木,多零星出現。花期一般在5~7月,果熟期在8~10月,通常在這期間較容易遇見花、果,但 雞屎樹(LASIANTHUS)開花常不按牌理出牌,不期而遇花或果很正常。

白果雞屎樹 台北 內湖 碧山
台北 內湖 碧山

最早遇到 白果雞屎樹(Lasianthus chinensis)約在15年前,與 登山老同學從 台北縣市交界的 興善宮走 大丘田山,繞一圈經 石崁山麓回 五指山公路,再走公路回 興善宮開車。這條小山徑很不明顯,一路需撥樹枝、鑽樹叢,中途有一座石洞;記得是石洞前的一段,老同學指著一棵樹說:「稀有植物,白果雞屎樹。」,是他教生物的同事專程帶他來認識的。當時 部落格已開始寫植物,但未想過要寫 茜草科(RUBIACEAE),而且該樹也無花無果,看看後沒拍照,老同學說:「你會後悔。」。

2023年11月開始寫 茜草科(RUBIACEAE),就從 雞屎樹屬(LASIANTHUS)寫起,想到那棵樹,但現在沒本事再鑽那種僅有路跡的山徑,而且那條小徑是否還有人走也不確定。找 白果雞屎樹(Lchinensis)只能走附近其他山徑,我統稱是 內湖 碧山;前前後後找到10幾株,但上頭都沒殘存的果實,也不敢確定是本種或是 雞屎樹(Lobliquinervis)。在 花友告知一條我常走的山徑也有後,放慢腳步找出幾棵,標定位置,花、果期時前往察看,總算拍齊。

白果雞屎樹(Lchinensis)這個名稱易讓人誤解它的果實是白色,實際上它的熟果是深紫色到紫黑色,為何以“白果”來稱呼它,可能當初誤會了什麼吧,這裡不妄加推測。中國大陸以 粗葉木或 大葉雞屎樹來稱呼它,似乎較為恰當,本種的葉子在 雞屎樹(LASIANTHUS)中確實偏大;在沒有花或果的情況下,與 雞屎樹(Lobliquinervis)容易混淆,注意 白果的小脈呈網狀,雞屎樹的葉面具光澤,可依此區別。

茜草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茜草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六卷 鐘詩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