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唇蘭 陽明山國家公園 面天山(1).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 面天山

Erythrodes blumei (Lindl.) Schltr.  小唇蘭  [蘭科]

Physurus chinensis Rolfe

Erythrodes formosana Schltr.

別稱:鉗唇蘭、小蠅蘭、台灣細筆蘭、細筆蘭、闊葉細筆蘭

 小唇蘭 台北 石碇 烏塗窟.jpg
台北 石碇 烏塗窟

特徵:小型地生,植株高約20cm;花莖伸長,開花時植株可達50cm以上。根狀莖匍匐,具節,節處生根;莖直立,肉質。葉,3~4枚,略歪斜,卵形、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可達9.5cm;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淡綠色,三條主脈明顯;具柄,長2~4cm,基部擴大成鞘,抱莖。

花莖頂生,有毛;總狀花序,花密集著生。萼瓣淺綠褐色,具紅褐色斑紋;上萼瓣長橢圓形,微張或貼於花瓣,側萼瓣偏斜卵狀橢圓形,先端急尖,張開。花瓣倒披針形,與萼瓣同色,唇瓣先端白色,淺裂,基部有距,距長約3mm,中段膨大,頂淺裂;唇瓣腹面和距均為紅色。蕊柱粗短,直立。

小唇蘭 新竹 關西 赤柯山.jpg
新竹 關西 赤柯山

分布:印度、阿薩姆、斯里蘭卡、緬甸、泰國、中南半島;中國(華南)、台灣。台灣主要分布於北部山區,主要出現於闊葉森林底層,竹林中亦可發現。花期以3~5月為主。

小唇蘭是常見的小型地生蘭,春季行走於 台北、桃園、新竹的郊山不難發現;低山區或丘陵偶爾可見到它,海拔高度在700~1,200m間山區數量最多。適合的地區,森林底層植被適中的環境,數量很多。小唇蘭的習性較少密集生長,多三五成群,每群相隔數公尺出現;竹林中也會出現,但數量不若森林中多。

小唇蘭 陽明山國家公園 面天山.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 面天山

小唇蘭不起眼,除了 蘭科(ORCHIDACEAE)的愛好者外,沒多少人會去注意它。所謂 蘭科(ORCHIDACEAE)的愛好者,與 蘭花(ORCHID)的愛好者是有所區隔的。前者著重於 野生蘭的觀察或採集,後者追求美麗花朵與關注如何栽培;前者會注意到眾多的小型野生蘭,後者則參考是否具觀賞價值。細看 小唇蘭其實還頗有特色,看到了嗎?沒錯吧。

蘭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蘭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