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國家公園 向天池.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 向天池

清明掃墓、祭祖以及參加寺廟的法會,4天假期僅餘1天可安排其他活動,避開 掃墓人潮,選擇到 陽明山國家公園登 面天山、向天山,寫了一篇「陽明山國家公園 面天山、向天山 & 向天池」。因為篇幅過長,將 動、植物篇的部分挪到此,選當日拍攝的 昆蟲、花草,做一篇記錄。

陽明山國家公園 面天山.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 面天山

向天山、面天山是 大屯火山群核心部分最西邊的兩座山,民國67年(1978年)首度登此山時,對它的名字就好奇。曾聽 長輩說過,冬季東北季風乍到,整個山區開始雲雨壟罩,只餘最西邊兩個山頭在陽光下;當這兩個山頭也被雲霧遮蔽時,雨就落到平地了。

大屯山.jpg

的確,每當 東北季風來臨,從 台北市區望向北邊,向天山、面天山總能撐上一段時間才沒入雨區,北投也常是 大台北最後下雨的區域;這是長久觀察的經驗,登山-三角點單元中「台北.北投 東華山 & 奇岩山西峰」就是個實例,或許這就“面天”、“向天”是名稱由來吧。不管啦!來瞧瞧這一趟看到什麼吧。

清明時節的 面天山、向天池步道(1).jpg

[圖a]中國蜂(蜜蜂科):大虎頭蜂強襲蜜蜂巢,每當虎頭蜂逼進巢口,中國蜂齊振翅,逼退強敵。隨著虎頭蜂一次次威嚇,中國蜂紛紛趕回巢支援,洞口蜂群越聚越多,振翅聲響越大。
[圖b]中國大虎頭蜂(胡蜂科):侵裂者不肯罷手,防禦者視死抵禦,好想持續看下去。不過劍拔弩張的氣氛下,萬一公親變事主,什麼也別玩了;兩邊都惹不起,而且似乎接近攤牌,還是避開較妥當。
[圖c]台灣角金龜(金龜子科):遇見貼地慢飛的 花金龜,以為是 大衛細花金龜,落地後才知是 台灣角金龜雌蟲。兩種在 大屯火山群西側數量都很多,春季來此登山、健行,仔細些便有機會遇到。
[圖d]邵德氏龜金花蟲(金花蟲科):Hello Baby!小蟲子舉起手來打招呼。融入大自然就能接近小動物,當牠們發現龐然大物在旁邊時,第一時間作出的動作讓人莞爾。生物上中文名稱有 邵德氏、曹德氏、梭德氏稱呼其實都是同一人,即 奧國動物學家 Hans Sauter。

清明時節的 面天山、向天池步道.jpg

[圖e]小茄(報春花科):春季貼 報春花再恰當不過了,小茄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想找它遍尋不著,忘記它不經意就出現。這次在 面天山近頂處遇到這一叢,一時間還叫不出名字哩。
[圖f]小毛茛(毛茛科):較少見的 毛茛種類,喜歡向陽、潮濕的環境,休耕水田就是標準的這種環境,但總是被同屬的 石龍芮佔據了。向天池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這裡 小毛茛成遍生長著。
[圖g]金毛杜鵑(杜鵑花科):春天想到什麼花?很多人直接想到 杜鵑花,春季 金毛杜鵑發瘋似地開著磚紅色花朵,讓他博得“滿山紅”的雅號。滿山紅可不像 櫻花是人們刻意栽種的,而是憑著自己本事出現在各個角落。
[圖h]印度黃芩(唇形科):大屯火山群核心的山峰,紅色或紫色系花顯得特別鮮豔。照片就是 耳挖草,不要懷疑,面天山某些地點的族群,色彩就是這麼強烈;看過這裡的花朵後,就明白「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意思了。

萎蕤 陽明山國家公園 面天山(2).jpg
萎蕤

[圖i]萎蕤(百合科/天門冬科):萎蕤是長像奇怪,名字也奇怪的 泛百合科成員,乍看之下它與 寶鐸花(DISPORUM)很像。仔細瞧,花序完全不同,每個葉腋都吊著數朵下垂的花;植株不分枝,一支到底,與多分枝的 寶鐸花差異甚遠。萎蕤在 大屯火山群數量很多,春季出現在森林中,通常海拔700公尺以上較常見;環境適當時,可見到三三兩兩,10幾束白綠色筒狀花成排,一次數行排列,很壯觀。

清明時節的 面天山、向天池步道(2).jpg

[圖j]小唇蘭(蘭科):常見的小型地生蘭,多出現於林下,不起眼。開花時抽出長長的花梗,著花十數朵,一樣不起眼,只有 蘭花的愛好者會專注這類小型地生蘭;非愛好者,除非告訴他:『這是蘭花。』,否則很難引起興趣。
[圖k]芳線柱蘭(蘭科):與 小唇蘭一樣是不起眼的地生蘭,一樣是常見蘭花。所謂“常見”是比較級,指 蘭科植物中的“常見”,並不是到處都有的意思。芳線柱蘭褐黃色的側萼片下垂,仔細看,正面看很像 米格魯吧,很可愛。
[圖l]蓬萊竹(禾本科):有人將 竹子開花視為不祥,因為開花後 竹叢會枯萎;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稻子開花後不也會枯萎嗎,絕大部分 禾本科皆如此。許多的 禾本科都是一年生,一年一輪習以為常,竹子是多年生,不常見它開花,於是繪聲繪影就多了。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