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草 台北 內湖.jpg
台北 內湖

G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 父子草 [菊科]

別稱:天青地白

特徵:多年生草本,植株高8~25cm,具長走莖。基生葉線形至倒披針形,長度可達10cm;葉表面翠綠色至綠色,有時被毛,葉背密被白色綿毛。莖生葉稀疏,披針形,上表面綠色、被毛,下表面密被白棉毛。花莖葶狀,最上部莖生葉托襯著簇生的頭花。瘦果褐色,細小;冠毛白色。

天青地白 陽明山國家公園.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 七星山麓

分布: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台灣一般分布於海拔400~3000公尺山區,北部 大屯火山群及 五指山區200公尺左右即可見到,不常見,但多成群出現。花期約在3~5月。

台灣低海拔的 菊科(COMPOSITAE) 鼠麴草屬(GNAPHALIUM)中,原生種就 鼠麴草與本種,其他常見的 直莖鼠麴草、匙葉鼠麴草、裡白鼠麴草 等皆為 美洲來的歸化植物。鼠麴草用途多,可製粿、可入藥,是民間重視的野草。老一輩承襲 日治時期說法,以 母子草、父子草來分辨這兩種 鼠麴草;因為兩種 鼠麴草皆易分枝,主莖特別高,週邊圍繞著較矮小分枝,狀如大人帶著小朋友故稱。

父子草 台北 內湖.jpg
台北 內湖

台灣的低海拔地區的 鼠麴草屬(GNAPHALIUM)中,父子草是相對少見的種類。動、植物所謂的“常見”和“少見”是同類間的比較,如 蘭科(ORCHIDACEAE)的“常見”,有時不見得比 菊科(COMPOSITAE)的“少見”來得常見;當然,名列稀少或瀕危的種類,那就真的非常少了,菊科一樣有這些難得一見的種類。父子草海拔分布範圍相當的大,台北地區海拔200公尺左右即可見,海拔3000公尺仍能見其蹤跡;本種雖然非隨處可見,但只要遇到通常是一大遍,數量多且密集。

父子草另一個常用名稱是「天青地白」,感覺與“革命”有關,會有這樣的稱呼,是因為其葉上表面青綠色,下表面白色所以稱之。通常葉面上綠、下白的 花、草、樹木以“裡白”表示,如 裡白鼠麴草;父子草因早有 天青地白之稱,未使用“裡白”,這頭銜於是給了 1998年發表歸化的 裡白鼠麴草了。稱為 天青地白的植物另外還有 蕁麻科(URTICACEAE)的 苧麻(Boehmeria nivea),以及其變種原生的 青苧麻(B. nivea var. tenacissima),這些待以後寫到 蕁麻科植物時再說。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