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銀總行.jpg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0號

光緒元年(1875年) 台北設府,5年(1879年)規劃研議建 台北城池,於10年(1884年)完成;台北城內的發展,主要集中在 北門、西門到 小南門之間,東門到 南門的大面積區域,除 文、武廟以及 陳氏、林氏家廟、宗祠外,房舍稀少。這樣的情況,歷 光緒11年(1885年) 台灣建省,20年(1894年)第三任巡府 紹友濂,將省城從 台灣府(台中)移到 台北府,1895年(光緒21年;永清元年;明治28年) 日軍進入 台北城,這片區域變化始終不大。

總統府.png

台北城內留存這片寬闊土地,提供了新統治者良好的規劃空間,明治29年(1896年)起的 城內下水道工程、32年(1899年)市區改正都由此區開始;拆除城牆、文廟、武廟等建物,總督府中央、軍務、民政等核心機構皆座落於此,並逐步興建新式官舍取代。其中 台灣銀行於 明治35年(1902年)起建造,為最早興建的 日本官方建築之一;此時期 總督府官廳建物以木構為主,因忽視了 台灣潮濕、蟲害問題,數年至數十年後大多改建。

臺銀總行(1).jpg

台灣銀總行於 昭和9年(1934年)改建,於 13年(1938年)完成,設計者為 建築家 西村好時,採 折衷主義建築,鋼骨結構,面朝東;1樓類似臺基,壁面為花崗石及人造石,2、3樓正立面退縮,立類古典式 哥林斯(CORINTHIAN)石柱八支,樣貌雄偉。二戰期間遭 美軍空襲,戰後重建屋頂,整體外形大致維持原樣。同時期有 巨大列柱的 類新古典折衷風格建築,在 日本金融業頗流行, 如 日本內地的 三井本館,勸業銀行 台北、台南支店 等等,讓民眾有看到“列柱”,就是銀行的錯覺。

臺灣銀行.jpg
照片翻拍自現場告示牌,為 明治35年(1902年)建造的 台灣銀行,採類 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正面朝西。

台銀總行南側為 總統府,接著是 司法院,統治者居中,右邊代表「法治」、左邊代表「經濟」,法治與 經濟是文明國家安定的重要元素。總督府完成於 大正8年(1919年),多年後於 昭和9年(1934年)完成 高等法院大樓,同年改建的 台灣銀行,將正面改向東,三廈一字排開;如此排列,或許可解釋成 總督府對 台灣人民一種善意的訊息,表達政府文明統治的象徵。如果百姓還是不乖怎麼辦?不要忘記 總督府後方(西側)就是 台灣軍司令部(國防部),請出它就不好囉。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台北市文化局 臺灣銀行

                 台灣近代建築 雄獅圖書 李乾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