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路原點.jpg
台灣公路(省道)原點

清末,台灣的政、經重心逐漸轉移 台北,清政府以 台北為起點,闢建聯絡各地的「官道」;日治時期,以 台北為起點的 縱貫道路、北宜山道等汽車行駛碎石車道漸具規模,台北─基隆車道更計畫全線改為硬面道路。光復後,交通單位逐步整合道路系統,民國51年(1962年)起整編 省道系統,承襲 清代、日治制度,一樣以 台北為起點。


台灣公路(省道)原點1.jpg
箭頭處及原點所在,後方建築是 行政院,右邊為 監察院矮牆,照片左側綠色路牌為原點標示牌

其中 台灣最重要的南北向縱貫公路,台1線、台3線及 台9線起點皆在同位置,加上到 基隆的 台5線,以及 迴龍段與 台北到 新莊的 台1線改道增設 台1甲線,共五條省匯聚一處。此起點位置在 台北市 忠孝東、西路與 中山南、北路交叉口,交通單在 監察院正門前人行道設置「省道公路原點」,以紀念這處具地理及歷史意義的起點。

台灣公路(省道)原點2.jpg

台1線:台北(0K)─三重─新莊─龜山─桃園(27.8)─中壢─楊梅─湖口─竹北─新竹(71.5K)─頭份─造橋─後龍─通宵─苑裡─大甲(153.5K)─清水─沙鹿─大肚─烏日─彰化(187.7K)─花壇─員林─北斗─溪洲─西螺─莿桐─斗南(241.6K)─大林─民雄─水上─嘉義(275.0K)─新營─柳營─官田─新市─永康─台南(332K)─湖內─岡山─橋頭─仁武─高雄(381.2K)─鳳山─大寮─屏東(396.4K)─麟洛─內埔─潮州─枋寮─楓港(460.6K 終點接 台9線)

台1甲線:台北(0K)─三重─新莊─迴龍──桃園(27.4K 終點接 台1線)

台3線:台北(0K)─板橋─土城─三峽─大溪(36.3K)─龍潭─關西─竹東(74.7K)─北埔─三灣─獅潭─汶水─大湖─卓蘭─東勢(157.9K)─石岡─豐原─潭子─台中(187.1K)─大里─霧峰─草屯─南投─名間─竹山─林內─斗六(251.2K)─梅山─竹崎─中埔(335.9K)─大埔─楠西─玉井(374.4K)─南化─內門─旗山(408.2K)─里港─九如─屏東(436.8K 終點接台1線)

台5線:台北(0K)─松山─南港─汐止─七堵─八堵─基隆(28.9K 終點接台2線)

台9線:台北(0K)─景美─新店─小格頭─坪林(37.9K)─石牌─礁溪─宜蘭(86.5K)─羅東─冬山─蘇澳(104.7K)─東澳─南澳─和平─太魯閣(181.3K)─新城─花蓮(205.3K)─吉安─壽豐─萬榮─光復─富源─瑞穗(267.2K)─舞鶴─玉里─富里─池上(323.1K)─關山─鹿野─卑南─台東(383.3K)─新園─知本─太麻里─金崙─大武─安朔─壽卡(455.3K)─雙流─獅子─楓港(475.6K 終點接 台1線)

監察院.jpg
圓頂整修中的 監察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