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來氏月桃 台北 大屯山.jpg
台北 大屯山

Alpinia pricei Hayata 普萊氏月桃 [薑科]

Alpinia sasakii Hayata

別稱:短穗山姜(中國)

普來氏月桃 觀音山.jpg
台北 觀音山

特徵:中小型月桃,高約1m。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30~50cm,寬3~9cm;邊緣及下表面中肋被毛,上表面常疏被毛,恆春半島族群,中肋上疏被毛。總狀花序,被毛,每朵花具短梗;小苞片,缺或短於3mm不明顯;花,筒狀,白色,唇瓣白色,具紅色點狀及條狀斑紋。蒴果,球形,徑約1cm,成熟時紅色;種子黑褐色。

普萊氏月桃 台北 北投 大屯山西南鞍.jpg
台北 北投 大屯山西南鞍

分布:特有種。全島1000公尺以下山區,北部 大屯火山群 海拔500~700m常見,多出現於林緣以及疏林內。花期通常在4~6月。

台灣的 中型月桃種類多,差異細微,加上中間型個體數量多,是很難區分的一群;通常是根據葉被被毛情況,小苞片的有無,以及形狀來區分。大屯火山群是個人常行走的山區,這裡海拔500~1000m範圍,常見 普萊氏月桃和 島田氏月桃(A. shimadae)兩種中型月桃,這兩種月桃外觀極相近,分便起來很頭疼,非常容易搞混。

普萊氏月桃 amp; 島田氏月桃.jpg

兩者可根據植株大小判斷,前者通常高不及一公尺,後者可高達兩公尺以上,但僅以植株大小區分盲點太多。可以觀察有無小苞片加以區別,不過開花初期,小苞片緊密包裹花被片,似有若無,不好判斷;須待花開到一定程度,整個花序拉開後,或是小苞片顏色漸轉為褐色時才容易觀察。比較圖紅色箭頭處 普萊氏月桃有很小的小苞片,可清楚見到子房,即可見到小花梗,島田氏月桃則有明顯的貝殼狀小苞片,將子房及花萼包覆,看不到小花梗。

普來氏月桃 台7甲.jpg
宜蘭 台7甲 四季

人其實是很矛盾的,對自己熟悉的種類被合併,總覺得很無奈,如 杜鵑花科(ERICACEAE)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被大幅合併,即使說不出所以然,至少在情感上難以接受。當知道長期搞不定的一群 薑科(ZINGIBERACEAE) 月桃屬(ALPINIA),近20種(含變種)被整合成7個親本種時,感覺還真是高興,不能說幸災樂禍,但至少短期不會再冒出“新種”。

學者根據 台灣的 月桃分子及形態,大略整合出7個親本種,計有 呂宋月桃 (A. flabellate)、山月桃 (A. intermedia)、山薑 (A. japonica)、普萊氏月桃 (A. pricei)、島田氏月桃 (A. shimadae)、烏來月桃 (A. uraiensis)、月桃 (A. zerumbet)等,其他皆可能為上述種類天然雜交種。既然可能是雜交種,其變異必然極大,可能有傾向母本或父本特徵;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先了解“標準特徵”的7種親本,在注意其中的些微差異,月桃的困擾就降低許多了。

薑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薑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亂點鴛鴦譜-月桃篇 談植物種間雜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