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蜻蜓科
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 薄翅蜻蜓
別稱:黃蜻
特徵:中型蜻蜓;體長44~50mm,後翅長40~41mm。雄蟲複眼上半部紅褐色,下半部黃灰色。合胸部橙黃色;足部黑色。腹部背橙紅色,4~10節中央具黑斑,腹面黃色。隨個體老熟,顏色漸紅;尾端 上肛附器(攫握器)特別長,容易與它種區別。翅透明,翅痣橙色,翅基微微淡黃色。雌蟲特徵同雄蟲,色澤稍淡,但難以區別,通常以腹面有無副生殖器來判斷。
分布:亞洲、非洲、歐洲以及 大洋洲、澳大利亞等廣大區域,為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 蜻蜓。台灣普遍分布於平地至海拔3000m以上地區及離島,不論都市、田野、山區、海面皆能見其蹤跡。除寒冬以外全年可見,夏、秋二季數量較多,尤其進入秋季,常集體出現於空曠地上空盤旋。稚蟲生育期短,對水質適應力強,或許如此讓族群數量如此龐大。
初秋時節天空常出現成群的橙黃色 蜻蜓飛舞,少則三五成群,多可能上百,這就是 薄翅蜻蜓。本種體壁薄、身輕巧,雙翅相對較大,飛行能力極強,能順著氣流飛越海洋。常於空曠處上空盤旋,獵食蚊、蚋、虻等小飛蟲,感覺總是飛個不停。實際上在附近草叢、樹上會發現休息的個體,如 晏蜓、弓蜓般以吊掛方式停棲;只是 薄翅蜻蜓相當敏感,稍有風吹草動,馬上加入飛行行列。
蜻蜓相關種類請點選: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的蜻蛉 汪(良仲)澤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