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刪文章?重新編輯
時間:2011年10月8日
本計劃與 老同學走幾趟 平溪的山,結果 東北季風連著兩波都落在週末前後,不想弄得滿身泥濘,只好擱下計劃。本週氣象局又對北部、東北部和東部發佈大雨特報,週六一早,趁著鋒面還未到,開車到 平溪;雲層雖很厚,研判還不至於下雨,就這樣走入 東勢格古道。平溪的山多瘦稜、危崖,有下雨風險的天氣,選這條路越嶺路線,避開瘦稜、危崖較安全。
一大早走 106縣道往 平溪,將車子停在 平溪國中對面的停車格,往回走向「東勢格古道」登山口。一開始是小段水泥階梯,之後接上從「孝子山」登山口延伸過來的平緩步道,這是昔日礦場的台車道改建的,沿 冬瓜寮坑溪通往礦坑。先經過 慈母嶺路口[圖1]、舊礦寮,之後跨溪來到礦坑[圖2]。坑洞內積滿水,非常危險,上回來的時候坑口以竹竿圍起,如今已毀損,感覺很恐怖。
過礦坑後古道轉為山徑,起伏加大,山徑延著 冬瓜寮坑溪畔往上游行,不久來到 雙土地公廟,一在步道旁[圖3],另一在溪對岸[圖4],相距僅數公尺。兩間 土地公廟相距如此近的情況很少見,古道相鄰的上石砌小廟,通常只有一座 土地公廟,其餘皆為 有應公廟。一般而言 台北地區的這類小廟,屋脊翹尾的為 土地公廟,屋脊平的為 有應公廟。
平溪是 台灣降雨最多的鄉鎮,其中 東勢格溪上游的 火燒寮更是如此。記憶中以前讀過,1901年 火燒寮測雨站測得年雨量超過8000公厘,降雨量、降雨天數都是 台灣紀錄。東勢格越嶺古道距離 火燒寮僅數公里,“水”多是必然的,步道上不時可見瀑布、山澗以及清澈的小水潭;水中有著俗稱“一支花”的 馬口魚,魚體大、數量多,不懼人,可貼近水面觀賞。
離開台車道後,山徑與 冬瓜寮溪幾乎重疊,或是踏著溪石,或是沿溪畔小徑,一路往上游走。經過 中央尖路口[圖5]、峰頭尖路口,接近野溪源頭,有一大遍沼澤[圖6],草地非常非常濕,如同踩在含水海棉上;過沼澤,古道與野溪分道揚鑣,轉為一般的登山小徑。幾分鐘後來到 臭頭山叉路口,標示時間20分鐘,決定先上 臭頭山;算算時間從停車處走到此,約花了75分鐘。
這一帶的山多裸岩、峭壁、瘦稜,路徑較驚險,臭頭山一樣有瘦稜,但因為林木茂盛,密集的雜木林如同天然欄杆一般,走起來不會有恐懼感。山徑一路上坡,20分鐘不到便登至山頂,一大叢盛開的 野棉花[圖7]迎人。臭頭山又稱 東勢角庄,海拔476m,有一顆三等三角點1008號[圖8];頂上無展望,但一個人獨享山頭的感覺真好,在頂上消磨好久,順便清出藏在樹叢裡的塑膠袋、便當盒。
回到叉路口,續走 東勢格古道,在越嶺前步道變成爛泥路徑,很明顯是有牛隻踩過;自從在 東北角 灣坑頭山被 水牛狂追後,都十幾年了,見到 水牛還是會怕。越嶺後開始出現小面積草原,爛泥徑及小草原頗似未劃為 生態保護區前的 磺嘴山區(陽明山國家公園)。續前行,見到 東勢格13號民宅大草原了,必需陡下爛泥路。才走一小段就飄起細雨,牛、雨、回程還要爬陡坡上來,有這些藉口,今天就到此為止。
東勢格古道是熱門路線,回程路上遇上4~5隊2~4人山友,寒暄並且閒聊。走出古道登山口,由106縣道步向 平溪街區,在「平溪鄉圖書館」前廣場丟棄清出的垃圾。走進聚落,到 平溪車站前左邊(面對)的小吃店吃午餐;小吃店更換過數次招牌,老闆是否異動不知,反正習慣來此。很懷疑 平溪街上那些大排長龍的遊客,是喜歡排隊的氣氛還是口味;常見忙翻天的店家,隔段時間門可羅雀。這種炒作似的風潮對整體經濟面是種傷害,可嘆風氣日盛。坐在店內,飯菜未齊,外頭下起大雨,鋒面到囉。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