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重巡 高雄.jpg
日艦 高雄

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每週日21:00播出『二次大戰回憶錄』,自然是 父親必看的節目,第二集內容前段描述 德國人民對 希特勒瘋狂迷戀;希特勒擁護者甚至對全國演說:『國家就是黨,黨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即國家』,之後響起一陣歡呼。父親不禁記起日本軍國主義展開後的事情。那是 昭和11年(1936年)的事情,父親小學二年級......。

本文

如尋常般走路上學,接近學校時被師長叫住:「你哼著什麼歌?」,老爸一時愣住,心裡想:「我有哼歌嗎?」。師長瞪大眼睛再問一次,老爸想了想,唷,是有哼歌,回答:「有,唱xxxx。」。師長揪著 老爸衣服拉到校門口:「站在這裡。」,老爸乖乖站著,轉頭左右看看,校門口已站著好幾排被罰站的學生。師長訓誡後才知道小學生不應該聽流行歌曲,尤其是會腐蝕人心的愛情歌曲;訓完話後解散,各自回自己教室,心裡悻悻然嘀咕著:「到底發生什麼事?」。往後每天校門口都有哼流行歌曲被罰站的學生,處分從只是罰站到服勞役,甚至挨揍。要不了多久,不必師長監督,自然有好事的同學主動“偵查”誰哼流行歌曲的調子;校園氣氛整個嚴肅起來,課堂上,上著崇武內容,音樂課一律改唱愛國歌曲。

老爸三年級時轉到 私立小學(成城學園),這間學校的氣氛好多了,師長不鼓勵檢舉“不愛國”行為,所以校園內沒那麼多“細胞”存在。但是時局已經改變,電台的流行歌曲消失,全被愛國歌曲取代。老爸還能斷斷續續哼著當時風靡全國的“流行歌曲”,內容第一段是『憶起年幼尚在襁褓時,手中握著國旗歡送父親上戰場』,第二段是『終於18歲接到兵單了,可以榮耀地追隨父親為國捐軀』;老爸回憶當時還真喜歡這首歌,在街上大唱常能引起路人合音。中日戰爭爆發後,學校、街坊全部同仇敵愾,顯然當局的 民族主義(軍國主義)發展的很成功;只要對國家(指日本)利益有妨礙就需排除,沒人覺得 日本是在侵略 中國。

戰爭一直持續著,但對一般老百姓而言,感受似乎不深;反倒是那種“愛國氣氛”影響到日常作息,大人們對時事的批評變得謹慎;昭和16年(1941年)底戰事有了改變,電台廣播、報章雜誌、學校集會都一再強調,政府為了和平,對 英、美等大國忍氣吞聲、委曲求全最後還是失敗了;日本為了國家、民族生計,已退無可退無法避免戰爭。老爸回憶起 日本對 英、美等國宣戰後,社會上瀰漫著仇視 英、美的氣氛,不解這些強權為何要逼迫 日本到這種地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軍國主義氣焰籠罩全國,“愛國氣氛”壓迫著日常生活,任何行為只要被認為“不愛國”,就可能招致左鄰右舍排擠。

以今日眼光來看,日本軍政府的謊言編的很可笑;但 老爸說當時大部份百姓確實相信,國家是被逼迫而打這場保家衛國戰爭。只是有一種詭譎的氣氛,總在不經意下會聽到完全相反的聲音,但又不知其來源與真實性。隨著物資逐漸匱乏,加上偶爾出現的盟軍文宣,統治者的謊言才慢慢被懷疑;東京大空襲後,大部份人明白這場戰爭快結束了,對 軍政府質疑的聲音也漸漸增加。但街坊好戰主義激進份子還是很多,或許是真的相信謊言,或許是矇著頭不肯認清事實,也或許是不願放棄過去“愛國”的成就感。總之每隔一段時間,這些人就會配合當局發起一些“愛國”行動,並且要求社區、團體、學校配合;師長們私下偶會有怨言,但礙於情勢,“明”哲保身只能照著辦。

直到 日本戰敗,美軍託管下社會秩序漸漸恢復,除少部份已經效法烈士的激進份子外;有些人憤恨難平,不願承認 日本戰敗事實,礙於現實又只能接受;但絕大部份人恢復清醒,絕口不再提過去的傻勁。但也有極少數至今始終認為 日本的行為是“正面”的,這些人裡面,有為著個人情感因素而堅持,也有人為了從中牟利而支持,也有只是愚蠢跟著群體行動。

上週關於前總統的頭條新聞,看到群眾聚集高等法院前,有人悲憤、有人激動、有人落淚,感慨真的蠻深的。彷彿只要舉起民族主義大旗,所有行為皆可合理化,是非對錯全擱一邊?這樣真的就是愛這塊土地嗎?人性偏袒能扭曲到這種地步嗎?如果還有良心,看著鏡中的自己想想吧。回想這位前總統競選連任時的造勢集會,每一場都會強調:『阿扁不能輸』停頓一下後會說『因為 台灣不能輸』 ;60年前的老把戲,今日的 台灣依舊管用 ;我想將來若出現『自由的燈塔』、『民族的救星』之類的偉人,也不足為奇吧!

老爸的童年回憶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