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rifolium procumbens L. 黃菽草 [豆科/蝶形花亞科]
Trifolium dubium Sibth
別稱:小黃花菽草、黃花苜蓿
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常呈紅褐色,纖細,蔓延生長;被柔毛。三出複葉,頂小葉倒卵形,長8~10mm,先端凹缺;葉脈明顯,側脈常凸出葉緣,形成似鋸齒緣。花,頭狀花序,密集成球狀多數;花冠黃色。莢果不開裂,為宿存之花瓣所包住。
分布:原產於歐洲、西亞和 北非,1980年代引進 台灣,做為中海拔地區牧草、綠肥植物。本種在 台灣各溫帶作物區,如 武陵、清境 等地逸出後成為歸化植物,以車道兩旁數量較多,果園、菜圃旁亦常見。
黃菽草外觀像極了 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與 天藍苜蓿(M. sativa),尤其是 天藍苜蓿,兩者植株形態極像,同時都開著密集小黃花,整團花序細小,頂多1cm大小,容易誆人。其較易區別處為莢果完全不同,黃菽草莢果被宿存之旗瓣包住,天藍苜蓿則為密集成團的彎曲豆莢;當莢果成熟時,後者轉為黑色。
台灣出現的 菽草屬(TRIFOLIUM)植物皆來自 歐洲,除了 菽草(T. repens)會出現在低海拔地區外,黃菽草與 紅菽草(T. pratense)都是僅分布於中、高海拔的種類。苜蓿屬(MEDICAGO)雖也來自 歐洲,但多分布於北部低海地區;由分布地點來判斷長相類似的 黃菽草和 天藍苜蓿,是最佳的方法了。
豆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豆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