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cia confusa Merr. 相思樹 [豆科/含羞草亞科]
別稱:相思仔
特徵:大型喬木,樹高可達10~20公尺,樹徑能達1公尺以上;樹皮灰白色,外觀隨環境影響變化大,具縱向細縫裂,惡劣環境尤其明顯。葉僅在幼苗時期存在,成熟後為「假葉」;假葉互生,披針形或鐮刀狀披針形,無柄。花,金黃色,極小,多數,形成一球狀的頭狀花序;雄蕊多數,離生,挺出於花外,花絲線形。莢果長橢圓形,扁平,表面平滑;成熟時呈黑褐色,內含種子5~8粒。種子扁圓形,黑褐色,有光澤,徑約0.5cm。
分布:原生於 東亞、東南亞之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包括 中國(華南)、香港、越南 以及 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 等地。台灣分布於全境低海拔地區,為 日治時期到 民國60年代主要造林樹種,海拔800m以下山區尤其常見。
開花期主要在春季,將部分山坡染成金黃色,頗壯觀;隨著森林自然替換,造林的 相思樹逐漸凋零,許多整片的金黃色山坡已不復見,但仍已小區域或點狀存在於低山區。
瓦斯爐還未普遍的時代,家家戶戶柴火來源都是木炭,消耗量極為龐大。相思樹對環境的適應力極強,木頭扎實、緊密,是燒製木炭良好的材料,因應日常生活所需,自然 相思樹滿山遍野的種植。昔日 台灣各地所使用的木炭樹種,除 恆春半島選用 黃荊木頭外,其他地方皆以 相思樹為主。
相思樹木質堅硬,可當作工具木柄;但抗蟲害差,不適合用於建築、家具。另外,昔日小型船舶、舢舨的製作亦常選 相思樹幹當材料,填密、堅硬的特性很適合當作漁船的龍骨。運用如此廣泛,也難怪在 台灣說起 相思樹,可能是除了 榕樹以外最為人們熟悉的樹木了;低海拔地區,只要有聚落就會有 榕樹,而聚落以外最常見的樹就是 相思樹。
豆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豆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