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年2月5日
前一篇「 台北.內湖 龍船岩(石船) & 黃氏古宅」提到此地的古老傳說,白石湖山區有 巨蛇做怪,類似的傳說山下的 內湖也有,不是蛇精而是 鶯哥精做祟。台灣各地都有 鶯哥傳說,其中最著名為 台北(新北) 鶯歌的 鶯歌石;這隻鶯哥精與 三峽的 痲鵂(老鷹)精一起做怪,最後被 延平郡王大砲打落,變成巨 鶯歌石和 鳶山。
說到 鶯哥精的傳說,我一直很納悶,鸚鵡這種鳥 台灣並未出產,為何各地皆有 鶯哥傳說,難道此 鶯哥非鸚鵡,而是另一種已消失的鳥類;亦或是 大航海時期,西班牙、葡萄牙等船員攜帶上岸,先民因懼怕這種體型巨大還會說人話的鳥,各地狀似 鸚鵡的巨石被穿鑿附會。
補充:格友 老王的足跡引述 台灣大百科,鶯歌石舊稱 鷹哥石,可能指某種鷹類猛禽。
內湖的 鶯哥精出現地點在 新陂尾,活動範圍從 新陂尾、內湖到 山腳,等於今日 內湖路三段、內湖、碧湖到 麗山高中大遍區域。鶯哥精躲藏在 金面山裡,危害山區兩側居民;後招天神劈砍(一說法師作法),鳥頭掉落 新陂尾田間,身體、翅膀散落在 金面山上。這一帶大大小小山峰都冠上「金面山」稱謂,部落格中三年前即詳細介紹過,請參考「台北‧內湖 的 金面山」不再敘述。
約略等高線由50m畫起,每50m以色差區隔。
農曆初三,台北難得的冬陽露臉,全家一起出遊爬郊山,目標是 金面山群中其中一座,海拔180m,有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一顆;這座山也稱 金面山或 桂竹窩尖,山友們習慣稱它 小金面山。很少有人單走一座,都會順稜再走其東另兩座 小金面山(分別為185.5m及178.5m);這次選擇下北側 內湖路三段登山口,順訪 鶯歌石。
搭捷運文湖線在「西湖站」[圖1]下車,步出車站就有「金面山親山步道」指標,這是上 剪刀石山的方向,我們需走反方向。先在附近吃早餐,利用空檔打電話給 老同學,他就住附近,可以的話一起上山;可惜電話一直沒人接,大概他也全家出遊了吧。
轉入 內湖路441巷往山邊走,經 鴨母嶺東側達 環山路,走入 麗山新村,這是昔日老國代社區之一,環境相當好。永遠記得學生時代與 大姪子欲從這裡登 小金面山,遇上胡蜂群,被叮了10幾個包;只得放棄登山,公車搭上沒多久身體不適,在 大直下車找間診所,打針、休息;這是第二次遇蜂襲,沒第一次慘但症狀較嚴重。
現在山徑人來人往,就算有蜂巢大概早被摘除了,先上到 竹月寺,指標方向顯然有誤。續上行登至稜線,左往「打印台、剪刀石山」,選右上 小金面山基點峰[圖2]。這座山峰嚴格說起來是連峰,基點處略下坡,經過大片岩石[圖3]會抵達另一個岩石峰。過岩石峰後,一段岩壁路[圖4]陡下,結束第一座 小金面山行程。
第二座 小金面山山頂有「泰安亭」[圖5]一座,有段時間 台北周遭山徑上出現大大小小的“亭”、“寮”、“園”的簡單搭建棚子,雖提供遮風避雨功能,但個人認為此風不可長;若是私有地無妨,否則越蓋越大難免有佔地為王之嫌。這座「泰安亭」前身是私人搭建簡陋寮舍,感覺很雜亂;如今市府重建涼亭,周圍雖還是增加了許多私人設施,感覺總是比以前好些。
泰安亭後方(北面)透空處,山勢垂直落下,是一處不錯的賞景點,但需小心安全。離開「泰安亭」往第三座 小金面山走,親山步道繞過峰頂[圖6]從旁經過;上頂需走小徑,曾經也被搭棚、種菜,今蔓草叢生。過小峰頭後,來到十字山徑交會處[圖7],直行通 碧湖山,右下環山路30巷,左下 新陂尾(內湖路三段底)。
下到 內湖路三段登山口,跨越馬路下方菜園內有顆巨石[圖8],一旁緊捱羽毛球場鐵皮牆;這就是傳說故事中 鶯哥精的頭,與大型建築物相較一點也不起眼。這裡曾經水圳通過,是 內湖大埤(碧湖)主要水源,臺灣堡圖上繪出往 大金面山(剪刀石山)古道由南經過,東側另一南北向路徑通往 大崙尾山山麓。
發揮一點想像力,山谷內稻田間巨石矗立,兩條古道交會,旁有水圳通過,水圳邊有座 土地公廟;是不是很美?這不是我憑空想像,這是昔日 內湖八景之一的「鶯哥斷首」。同列為八景,相信此地環境還未改變前,景致不會比「翠巒行船」的 石船(龍船岩)差吧。
鶯歌石與旁邊龐大的鐵皮建物相較氣勢全失,這不打緊至少它還在。從 內湖路三段348巷鐵皮屋旁有條小路可達,可是被刻意架設3~4道障礙,應該是不想讓閒人靠近菜園吧。台灣不少沒落景點都出現這種現象,因為靠近困難遊人更少,之後便沒落了;如果是私有土地那沒話說,若是佔地為王,還真希望相關單位出面處理。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