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年10月11日

(一) 溪頭, 十點鐘準時離開 溪頭,遊覽車由國道3號轉入76號快速道路,過 八卦山隧道進入 彰化縣境;一路駛向 鹿港,接 員林大排(福鹿溪)邊的 鹿港外環道,停在 天后宮停車場。我們含吃飯共有三小時停留時間,想走完 鹿港古蹟時間似乎不足,更別說參觀 製香、燈籠、銀器、糕餅、傢俱...等等傳統商店了。

玩 鹿港有多種方式:
(1)可以依媒體、網路炒作,花時間排隊去購買正夯的產品;這種玩法到任何觀光景點都行得通,但永遠只有“皮”。
(2) 走訪 鹿港古蹟群,約略分為三大區塊:1. 北區,天后宮及鄰近古蹟群;2.中區,辜宅(鹿港民俗文物館)及週邊景點;3.南區,龍山寺、文武廟等古蹟群;可藉著 埔頭街、瑤林街、金盛街連接三區。逛 鹿港古蹟可謂是 鹿港的“肉”。
(3)遊走 中山路上 鹿港的傳統商店,製香、燈籠、銀器、糕餅、傢俱...等等,這是昔日撐起 鹿港的產業,算是 鹿港的“骨”。

鹿港 天后宮.jpg
天后宮: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430號

三小時玩 鹿港僅能取捨其中一種,或是選小區域仔細 皮、肉、骨全取;第一次全家一起到 鹿港,我選擇(2)的路線,時間很趕,勢必有所取捨;打算讓小孩先對 鹿港古蹟有個約略的認識,日後他們自行前來時能作規劃。我將重點定在 龍山寺及 文武廟,其他視時間走馬看花或稍作停留。幾次到 鹿港都是畫張地圖,按圖索驥走在老街裡;這次也不例外,憑藉著模糊的印象,拿著圖對照實地,還是走丟了幾處古蹟。

接下來的旅遊紀錄請參考下面地圖的數字,我們一家就是依數字的順序遊 鹿港。其中走錯路、冤枉繞路部分已做修正;紅色數字是參觀過的古蹟及順序,灰色數字是迷路未到或時間不足捨去的古蹟。鹿港的古蹟我來過數趟,大致上廟宇、古蹟的名稱、典故略知一二,至於興建年代、事蹟及細節則是回來後參考 書籍、網路補充上去的。

從 鹿谷 到 鹿港 (二)1.jpg從 鹿谷 到 鹿港 (二)2.jpg

天后宮停車場走出來,一條滿是攤販、商家的道路直通到 天后宮;中午了,選了家有 蚵仔煎、炸蝦猴的當地傳統小吃解決。小吃店正對面有間小廟,問路人說是「薛府王爺」;小小的廟沒廟門,兩邊各立一尊交趾陶神將[圖1]「吉慶、祈求」。這條熱鬧的道路叫 民生路,走到 中山路口,熱鬧的「天后宮」(舊祖宮)廣場出現了。天后宮創建於 康熙年間,雍正3年(1725年)遷建現址;曾於 大正11年(1925年)大幅翻修,目前為縣定古蹟。擠進廟內拜拜[首圖],這裡的人潮實在多,我們沒留多久,在旁邊的超商買了飲水後隨即離開。

由 中山路南行,一會兒便到三級古蹟「鰲亭宮」(城隍廟);城隍廟初建於 乾隆年間,道光19年(1839年)重修,昭和8年(1933年)市街改正,廟貌大幅改變。由 城隍廟對面樓房下穿過通道,來到 後車巷,這裡有個小廣場稱「餓鬼程」[圖4];若沒有闢建 中山路,城隍廟與 餓鬼埕應是整體相連的區域。

從 鹿谷 到 鹿港 (二)3.jpg

從 餓鬼埕可看見旁邊的大廟,「敕建天后宮」[圖2],是全台唯一由 皇帝敕建的 媽祖廟;敕建天后宮與 林爽文起事、福康安平亂有關。皇帝敕建的廟宇,規格採取宮殿模式,清代官員至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廟內媽祖屬下諸神皆配官帽。本廟興建於 乾隆53年(1788年),曾多次重修,數塊重建碑皆立於廟埕旁;門口新建一塊 滿、漢文「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碑,是遊客們拍照的重點。

由廟側門回到 後車巷,在 餓鬼埕另一側有片老街難得的草坪,這裡是「南靖宮」後方[圖3]。南靖宮初建於 乾隆48年(1783年),主祀 關聖帝君,初時為 南靖人(屬 漳州府)在 鹿港的會館。南靖宮旁為原 鹿港八郊之一的「廈郊會館」,大正9年(1920年)拆除改建成「公民會館」;為 日式建築,在此顯得有些唐突,目前整建中。

從 鹿谷 到 鹿港 (二)4.jpg

離開 南靖宮,原本要走 埔頭街欣賞兩旁的民宅,但假日裡人潮太擠,怕消耗太多時間,改走 車後巷;後車巷大多是 中山路、埔頭街民宅後門,新舊並立沒有 埔頭街精采。兩條街之間有許多明道暗巷相通,可隨時交替互走。在巷子裡彎彎曲曲走著,「隘門」[圖5]出現了;過 隘門改轉入 埔頭街,街名在此改稱 瑤林街。瑤林街上民宅 三槐堂有口 「半邊井」[圖6],井水除自家人用外還提供街坊鄰居,傳為美談。

穿過 民權路續走小巷(大有街),我們錯過了 鹿港最出名的 石敢當及 中山路上 三山國王廟,直接穿過 民族路(玉珍齋旁馬路),從民族路上非常不起眼的小缺口進入 九曲巷(金盛巷)。九曲巷的架構是為了防禦、屈敵之用,沒親自走一趟絕對體會不出巧妙之處。續走 金盛巷,匆匆經過「十宜樓」[圖8],沒多久巷道突然開闊起來,縣定古蹟「興安宮」到了;興安宮是 鹿港的第三間 媽祖廟,由 興化人在 康熙23年(1684年)創建,算 興化府人士在 鹿港的會館。照片取捨下貼 興安宮的金爐[圖7],注意旁邊牆角一樣有個 石敢當。

鹿港民俗文物館.jpg
鹿港民俗文物館: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152號

從 金盛巷左轉小巷到 中山路,穿過馬路,找 鹿港分局 和興派出所;我不是來找警察,是派出所旁小巷子有景點。派出所後方巷弄轉角處左上方有一排「甕牆」,過 甕牆續前行,來到 館前路;這裡變化好大,一直在擁擠、狹窄巷弄接穿梭的我們,被這裡的開闊空間嚇一跳。前方就是 日治時期 台灣首任貴族院議員 辜顯榮宅邸[上圖],現在成為「鹿港民俗文物館」;這裡也是 鹿港重要古蹟,約廿年前曾帶 母親來過,在裡面看上大半天。

這棟昔日稱「大和館」的豪宅興建於 大正8年(1919年),中央高聳,兩旁各一座八角型衛樓,氣派非凡,算是日治時期興建民間豪宅中的豪宅。「鹿港民俗文物館」門票要130元,今天沒時間參觀。辜宅旁另有 丁進士宅,屬地方級大戶人家,入內走了三進,不確定是否開放通往 中山路,退回 館前路。總算是趕完 鹿港 北區、中區的古蹟區;之所以走馬看花,是想將時間留在 一級古蹟 鹿港 龍山寺。

鹿港 龍山寺(1).jpg
龍山寺:彰化縣鹿港鎮金門街81號

再回到老街,邊走邊對著地圖,龍山寺的圍牆出現了,等於說我們錯過了 鳳山寺。若是參觀完 龍山寺,回頭走 鳳山寺、摸乳巷、威靈廟,那時間上 文武廟會來不及;看著 老婆和女兒,我才不帶他們去摸乳巷哩,想去待日後自己來時候再去吧。就這麼決定先逛 龍山寺再到 文武廟。

鹿港的 龍山寺我在 民國68年暑假來過一趟,當時兩個同學搭火車搖搖晃晃南下,與住 芳苑的另一位同學會合同遊 鹿港。我們的首選就是 龍山寺,當時人並不多,但幾位宵小慫恿著小朋友偷我們行李讓我印象深刻。那時的 龍山寺顯得清靜、古僕,再次到 龍山寺已翻修完成,古蹟得以繼續保存。

鹿港 龍山寺於 乾隆51年(1786年)由 泉州都閫府 陳邦光氏募八郊之資遷建於此。規模四進三院,佔地一千六百餘坪,為當時 台灣極具規模的大寺院。由山門[圖9]前廣場走入寺內,這座寺廟堪稱是 台灣保存最完整的 清代大廟。今日巧遇 台北 中和來的 官將首團體[圖10],參加這種廟會團體是血氣方剛青少年最佳選擇方式;不但能承襲傳統,還可學習諸習俗、典故。

從 鹿谷 到 鹿港 (二)5.jpg

名列 台閩一級古蹟的 龍山寺每個角落都值得細細觀賞,可惜我們時間已不足,一樣是合掌拜拜、走馬看花而已。[圖11]是 龍山寺古樸的惜字亭,小小一座相當精緻;古人非常重視字紙、書籍,不需要時多以焚燒處理,不隨意丟棄。走出 龍山寺看著長達百公尺的古寺牆[圖12]就知道這裡是 鹿港排名第一的古蹟景點。時間不足了,如果現在走 中山路回去,或許還可看些老店舖;但 文武廟近在咫尺,還是到 文武廟吧。

從 龍山寺圍牆旁就見得到「金門館」,但無法入內,必須繞到金門巷由前門[圖13]進入,真的沒時間了,我們沒入內參觀。金門館主祀 蘇府王爺,於道光12年(1832年)修築成今日規模,是 金門人(泉州府)的會館。直接由 金門巷轉 文明街到「地藏王廟」[圖14],地藏王廟規模不大,但連同週邊街道形成開闊空間;地藏王廟為 嘉慶20年(1815年)遷建於此,似乎近年才大肆整修過,側門門神繪上差役頗為有趣。

從 鹿谷 到 鹿港 (二)6.jpg

終於趕到三級古蹟「文武廟」[圖15]了,這裡是 鹿港腹地最大的廟宇建築;原本佔地2甲,如今縮小許多,但仍有數千坪的空間。最早為 嘉慶16年(1811年)由 鹿港同知 薛志亮氏捐俸祿興建 文祠、武廟;期間經歷多次重修,於 道光4年(1824年)增建了「文開書院」[圖16],逐漸有今日的規模。

由街角廟門進入,先是 文開書院。中間奉祀 朱子,後為講堂;書院兩側有學舍14間,藏書量萬餘冊。接著是中間的 文祠,供奉著 文昌帝君;文祠前有半月池一座,格局超過其他地方的 文昌廟。最內側為 武廟,主祀 關聖帝君陪祀 周倉、關平,與一般的武廟大致相同。由 文武廟的格局、配置,感覺昔日的 鹿港文風興盛、重文輕武,應該與商業興盛有關吧。

從 鹿谷 到 鹿港 (二)7.jpg

到此剩不到30分鐘就三點了,計畫中 台糖小火車、長老教會、福興穀倉全放棄了,從 文武廟到 天后宮停車場至少兩公里,走路是趕不及了。只好找計程車行叫車,開價120元算合理;一家五口擠進車內,鹿港市區大塞車,車子由外環道直駛到遊覽車停車場,離三點還有10分鐘。利用最後的10分鐘,買了 牛舌餅與 鳳眼糕等 鹿港名產然後上車。

這一趟 鹿港行趕得太急,實在沒看到什麼,我的用意只是利用這次員工旅行的機會,讓兒女知道昔日「一府二鹿三艋舺」中,保存最完整的 鹿港古蹟群約略的分布。想進一步了解這些廟宇、古蹟,只能待日後有機會再來 鹿港了,或許一次選個幾處景點參觀即可。

參考資料:鹿港觀光文化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