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2008年11月29日

本文接續 苗栗.三義 關刀山。由 勝興車站循著 苗56道路南下,鐵公路併行並且逐漸下降,途中有一處知名景點---魚藤坪斷橋(龍藤斷橋)。這是1935年(民國24年、昭和10年) 關刀山大地震前縱貫鐵路遺址,大地震讓 魚藤坪橋、內社川(景山溪)橋、大安溪鐵橋 以及勝興車站到泰安站之間連續的隧道毀損,整段鐵路受損嚴重,魚藤坪橋西移數十公尺重建,留下了今日的遺跡;至於其他 橋樑、隧道因改建工程過於浩大或地形障礙,原路線耗時三年修復才完成。

魚藤坪斷橋( 龍騰斷橋 )

魚藤坪斷橋( 龍騰斷橋 ).jpg
仰望 魚藤坪斷橋,最右側橋墩下方為921大地震震垮的崩落物。

第一次到 魚藤坪是廿年前的事了,橋墩下野草蔓生、垃圾成堆;路幅狹小會車困難,僅能路過抬頭看看而已。第二次是小孩年幼時,環境已整理,但橋墩下芒草叢生,一樣只能從公路上仰望。這次來此景觀已完全改變,步道、停車場、販售區、...這裡已變成觀光景點。不過販售區招商似乎不順利,小吃攤沒幾擔,遊客停留時間不會長,讓這裡不至於太擁擠。目前通往南端橋墩的人行拱橋已完成,增添了較廣的遊覽範圍,日後或許南、北橋墩可連成一氣。

魚藤坪斷橋 及 鯉魚潭水庫1.jpg

魚藤坪橋完成於1907年(光緒33年、明治40年),為兩端磚造橋墩,中央架上鋼樑的鐵橋;北面磚造橋墩四孔[圖1],南端二孔[圖3]。橋樑基座以紅磚、灰泥砌成[圖2],外緣崩塌後,感覺磚造厚壁中間似乎有土石填塞;這只是推測,近代部分防禦用磚造建築會採用此種方法,如 李崠古堡( 參考[圖9]照片)。由基座處可以看到舊縱貫線山線的 魚藤坪橋[圖4];新山線以隧道方式通過這區域後,舊山線上已無火車通行,舊軌道目前保存完善,期待將來能行駛區間觀光列車。

三義山區.png
魚藤坪斷橋附近無較大地標,所以地圖以「勝興車站」為起點,標示出相關位置。地圖中可比較最左邊的 新山線,中間的 舊山線以及1924年大地震以前的古山線路線。

鯉魚潭水庫

離開 斷橋,苗49道路續南行,公路陡降到 景山溪谷,此處右轉(往東)到 鯉魚潭村可右轉(往北) 苗51道路到 三義;因 苗51線道路路窄、彎曲,最好是左轉接「鯉魚潭水庫道路」,由此東行接 台13省道。苗49道路到 景山溪谷若左轉(往西),過 鯉魚國小路口後接「鯉魚潭水庫道路」,可達 鯉魚潭水庫。

鯉魚潭水庫.jpg
鯉魚潭水庫

鯉魚潭水庫興建時間在 民國74年(1985年)到81年(1992年),在 大安溪支流 景山溪[註]欄河築壩而成;水庫滿水位面積 432公頃,在 台灣算是中型水庫。鯉魚潭水庫是離漕式水庫,景山溪本身水量無法滿足水庫需求,由 大安溪 士林欄河堰引水供應。水庫 後池堰、管理中心行政區域屬於 苗栗縣 三義鄉,水庫本身座落在 大湖鄉與 卓蘭鄉境內。

鯉魚潭水庫(1).jpg
鯉魚潭水庫壩頂

進入水庫管理中心範圍,有好幾處觀景點,大多設有停車點,停車方便;水庫壩頂處設置大型公園,方便遊客遊覽觀光。由霸頂公園可通往水庫的“洩洪道”,離漕式水庫採溢流方式,形成特殊造型的結構。鯉魚潭水庫湖面廣達400多甲,比起各水利會一、二十甲的埤塘大上數十倍。或許看水庫的心情不同於找埤塘的心情吧,看到20餘甲埤塘常會感動的想流淚,面對400多甲廣闊水域卻只是歡愉地欣賞美景。

魚藤坪斷橋 及 鯉魚潭水庫2.jpg
紅色大方塊為上面魚藤坪斷橋地圖範圍,另外以小方塊標示「關刀」、「魚藤」以及藍色水域的「鯉魚」相對位置。

[註]景山溪舊名 哆囉嘓溪,長度約22km,發源於 馬拉邦山(1407m)。上游支流稱 蘇魯溪,是昔日 國蘭(報歲蘭)的重要產地。中游納支流 魚藤坪(龍騰)溪後進入平原地形;下游處與大安溪河床形成廣大溪灘,有 鯉魚潭村座落其上,景山溪最後在 火炎山山腳匯入大安溪,為 大安溪重要支流。

參考資料:苗栗 三義 觀光導覽

                 經濟部水利署 水庫風情

                 臺灣地區重要水庫網際網路系統 鯉魚潭水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