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湖口 三元宮.jpg

約十年前初次到 新竹 湖口老街時,被整條老街保存的完整嚇一跳。從此只要走台一線縱貫公路路經此處,若時間允許都會進老街走一走;更喜歡在老街吃碗油麵,享受那種濃濃的“油蔥”味。

老街的詳細資料可查 湖口鄉公所的介紹,這裡僅簡單的敘述一下:光緒19年(1893年),基隆到 新竹的鐵路通車,「大湖口火車站房」開啟了 大湖口庄(老湖口)的繁榮。昭和4年(1929年)鐵路因諸多原因而路線北移,新的「湖口車站」在「北勢」地區(新湖口)出現,老湖口從此退下光環。

湖口老街.jpg

地圖中右邊紅色方形建築是 大正3年(1914年)興建,歷時四年完成的「三元宮」。三元宮主祀「三官大帝」,三官大帝的由來有多種說法,通常都是稱 天(堯)、地(舜)、水(禹) 三位大帝;也有稱 三官大帝為「三元大帝」,分別為 上元 紫微大帝、中元 清虛大帝、下元 洞陰大帝的說法。三元宮為 新竹縣定古蹟,近年整修過,依照傳統工法修復,看得出對古蹟維護的細心。

新竹 湖口 三元宮(1).jpg

三元宮廣場緊鄰著湖口老街轉角,較短連接著台一線縱貫道這一段舊稱「橫街」;另一段[圖1]是保留完整所謂「大正式街屋」的老街,昔日稱「新街」。「新街」是 大正3年(1914年)規畫興建,連接起兩端較早的民街---橫街 與 火車站(今天主堂)。整齊劃一的磚造圓拱形「亭仔腳」[圖2]訴說著昔日繁榮的街景。老街中唯一的洗石子街屋[圖3],造型較新穎但樣式與顏色溶入整條老街,不會顯得突兀。[圖4]街屋以 紅磚、洗石子搭配成立面,房舍內部以磚材搭配木構為主體。

湖口老街1.jpg

老街除 天主堂“街尾”部分為一樓平房外,大部分為兩層樓房。連棟的街屋立面有些是簡單的女兒牆,也有稍華麗的山牆,上頭的裝飾頗有看頭;除正面嵌有 店號、姓氏的牌匾外,也有純以圖樣裝飾如[圖5]以 福祿壽三仙取代牌匾的裝飾。兩旁的裝飾文樣變化更是豐富,[圖6]為傳統吉祥鳥獸的雙鶴,[圖7]是較創新的菊花與 大象,[圖8]出現 貓頭鷹造形的新式創作;這也是 台灣街屋裝飾與眾不同的地方,不拘泥於特訂格式,隨匠師想像變化多端。老街似乎又整修過,這些裝飾照片是多年前拍的;這次前往因太陽太烈,都躲在騎樓下,是否重新再修飾過我沒注意。

湖口老街2.jpg

走過許多老街,或是人去樓空任其荒廢,或是全面整修充滿商業氣息,或是夾雜著改建過的樓房;隨這時代變遷,老街很難完整保持原狀,湖口老街沒有上述缺點,保存之完善超越任何一條老街。但因為遠離國道三號高速公路風景線,湖口老街的遊客遠不及 三峽、大溪、北埔...等等老街,或許是沒有擁擠的人潮,它因而保存著老街特有的“風味”。

其他城鄉請點選:城鄉地圖

參考資料:新竹 湖口鄉公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