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 大崙頭山、大崙尾山1.jpg
榔榆的葉子

時間:2007年4月22日

大崙頭山與大崙尾山及兩山間的大鞍部,無論由外雙溪或內湖碧山一帶仰望都相當醒目。這一整段都是內湖區和士林區的交界,建有完整的步道系統,整個系統編列為親山步道8號。大崙頭山高476m,有一顆不具名5號基石。山頂被整建成平台,蓋上有圓窗的水泥涼亭,花圃內種上園藝種杜鵑,平台旁植上楓樹。台北附近有這種建築格式的山頭還有許多座,如 內湖大埤(碧湖公園)登山步道頂上、唭哩岸山附近平台、陽明山公車總站附近(已拆除)...等等。這些山頭都是民國六、七十年間一位市長的傑作,他還高興的表示要先選10餘座山頭美化,計劃第二步是擴展到30餘座。這麼聳(俗)的舉動引起許多人的驚慌,千方百計的拖延,但還是一座一座慢慢淪陷,直到他調升省主席才結束這場災難。可憐的大崙頭山就變成如今的模樣,不過這個錯誤在這裡還算是美麗,大崙頭山頂變成 集合、休息、教學...的好場地。

大崙尾山又稱赤上天山 高451.2m,有一顆三等三角點1073號。山頂一樣被推平,還好沒鋪上水泥,但被許多民眾劃地成立小社團聚集場所,頂上並且有中央氣象局的自動測量裝置。以前滿山的松林因幾年前松材線蟲肆虐,幾乎消失殆盡。寫到這裡...發現大崙頭山、大崙尾山兩兄弟的命運還真坎坷。近年兩山北面的坡地都被選為原生林木復育區,也許命運會漸漸步入佳境吧!

內湖 大崙頭山、大崙尾山2.jpg

本來計劃連走內湖群山,太晚決定了約不到夥伴,加上貪睡晚起床,這個計畫看來是泡湯了。只好留在家裡當個好爸爸,下午兩點答應載兒子去補習,並說好五點再接他回家。臨時決定利用空檔時間走這兩座山,就一路開車往內湖,上碧山路過碧山露營場後停車。這裡假日已發展成小市集,賣東西的小販多達5~6組。我路上已買了罐裝茶,直接上路。先選 大崙頭山,往右邊產業道路(碧山路44巷)走入,望著前方的大崙頭山[圖1],來往的汽機車不間斷,加上登山遊客,這裡真的變得好熱鬧。拍些小昆蟲也拍些樹木,這個季節開花的植物非常多,可惜能叫出名字的有限,其中薯豆很醒目[圖3],正長出新葉,薯豆是 杜英科杜英屬的樹木,常見於在低海拔山區。前進約200公尺車道開始下坡,右手邊出現一個小池塘,有人取名 大崙湖。大崙頭山登山口在池塘邊車道另一側。進入登山口一邊竹林一邊雜木林,陽光不易照射進來,石階步道上青苔很多。走過這一小段平坦路後出現叉路,左邊泥土路右邊階梯,我習慣由階梯上,泥土產業道路下。走階梯約10多分鐘就到頂,平台東南側見基石[圖4]。大崙頭山山頂種植非常多的榔榆(紅雞油),榔榆是榆科的樹木,由於是上等木材,山區留下的並不多,這裡成為少數看得到榆樹林的地方。

內湖 大崙頭山、大崙尾山3.jpg
薯豆

繼續往前走,石砌步道平緩的沿著稜線延伸,相繼會遇到左側接上來的「大崙頭山自然步道」和「大崙頭山森林步道」,之後石砌步道會往右下到 白石湖[註1](接登山口那條車道---碧山路44巷),我選直行的泥土路,山徑時而沿著稜線時而繞過小山頭來重要分叉路口。左往礁坑山(又名 溪山里山)可接萬溪產業道路,右往碧山(517m內湖區最高點)可接五指山公路。地圖上稱這裡為 松坡嶺(469m),可惜松樹不多。時間關係不能再往前走,原路往回走,在接近大崙頭山頂前,步入右側的泥土路下山,這條路彎彎曲曲數次與階梯步道相接,在與階梯相接的最後缺口改下階梯出登山口。由碧山路44巷往回走,看著前方的大崙尾山[圖2],算算來回大崙尾山少說要30分鐘,趕去接兒子時間會來不及。已經說好會去接了,如果讓他搭公車回家一定會很失望。算了!大崙尾山[註2]改天再爬了。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註1]白石湖算是個逐漸消失的地名,現在被 紅瓦厝、石頭厝、石崁...等等小地名取代。僅留下兩座白石湖山,一為碧山西側海拔482m小山頭(或505m小山頭),另一為海拔458m 土調局圖根點山峰。白石湖以前是 內湖山上谷地裡數個聚落的統稱,也是 內湖鄉 碧山村的中心。因山腳下住宅區興起,整個碧山里重心移到山下,這裡則轉變成觀光、休閒的場所。附帶一提的是,台灣古老地名的『湖』並非指有水的池沼,而是指山區相對低點開闊處。

[註2]大崙尾山登山口在碧山路攤販處另一側。先是一段平坦的碎石步道,走到林間大空地後路分兩條,都可以上大崙尾山。右側直接上稜線,是石階步道。左側泥土山徑腰繞過山頭,可接中社路登山口上來的步道,途中亦有階梯可直上頂。中社路步道登山口在 中央社區中社路二段的255號公車終點站附近。大崙尾山的三角點在靠近中社路步道上來端的路邊,附近有一座涼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