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龍眼 新北 北28道路
新北 北28道路

Helicia formosana Hemsl.  山龍眼  [山龍眼科]

Helicia yingtzulinia Ying

別稱:山枇杷、菜甫筋(台灣)

山龍眼 新北 北28道路
新北 北28道路

特徵:常綠小喬木,樹高可逾10m;樹皮紅褐色,小枝灰褐色,幼支被繡色毛。葉互生,紙質至薄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2~25cm,寬2.5~5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疏鋸齒緣;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葉脈有鏽色毛;葉柄短至明顯,長可達3cm,光滑或略被鏽色毛,基部膨大。

山龍眼 宜蘭 礁溪 林美
宜蘭 礁溪 林美

花腋生,呈伸長之總狀花序,被繡色毛,常下垂,長10~25cm。花淡紅紫色,長1.5~2.0cm,密集排列,呈輻射對生;花梗長3~4mm,被繡色毛;花被筒長1.2~2.0cm,外側有鏽色短毛,裂片白色或黃白色,向外反捲;雄蕊4,缺花絲,花藥極小;花柱細長,長2~2.5cm,柱頭棒狀。堅果球形,徑1.5~3cm,茶褐色,皮粗糙且厚;種子一枚,徑1~1.5cm。

山龍眼 陽明山國家公園 七星山
陽明山國家公園 七星山

分布:泰國、中南半島、中國(華南)、海南島及 台灣。台灣分布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為闊葉林中常見物種,通常是樹冠第二層的樹木,喜出現於溪谷側邊坡。花期通常在5~6月,果熟期在8~10月,果實留置樹上時間可達翌年春季末。

山龍眼 新北 石碇 二格山
新北 石碇 二格山

山龍眼(Helicia formosana)是低至中海拔闊葉林中常見的樹木,“常見”這個詞是比較級,以 大台北低山區為例,山龍眼(Helicia formosana) 比起常見的 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桑樹(Morus australis)、野桐(Mallotus japonicus)、白匏子(Mallotus paniculatus)、...等等常見樹木,那它可算是少見。本種的數量無法與上述先驅樹種相比擬,但在較純熟的森林中,山龍眼(Helicia formosana)佔有一席之地,不經意時他就出現在眼前。

觀念裡 山龍眼科(PROTEACEAE)是個小科(family),查了一下旗下種類多達2,000多種,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以 澳洲、南美洲為主。中國僅有2屬(genus)21種(species),台灣已發表僅 山龍眼屬(HELICIA)之下3種(species),其中 蓮華池山龍眼(Hrengetiensis)還有懷疑是 紅葉樹(Hcochinchinensis)與 山龍眼(H. formosana)的天然雜交種的說法,但這只是聽說,沒有進一步資料。

走在森林中見到 山龍眼(H. formosana)果實,還真是像 龍眼(Euphoria longana),但僅是外觀相似,兩者沒什麼關係。山龍眼(H. formosana)的果皮很厚,果仁極硬,猴子、松鼠都很少取食,福山植物園網頁描述 山豬喜歡吃。

山龍眼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山龍眼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三卷 鐘詩文等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