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葉鼠尾草 新北 平溪
新北 平溪

Salvia scapiformis Hance  卵葉鼠尾草  [唇形科]

別稱:菌柱紫参、地埂鼠尾草(中國)、田芹菜(廣東)

卵葉鼠尾草 新北 平溪
新北 平溪

特徵:一年生草本,植株含花莖高,無毛或微被毛;莖短,直立,方形,被倒伏狀細毛。葉多為基生葉或近基生葉,僅少數莖生葉,單葉或具1~2對側小葉之羽狀複葉;葉柄細長,扁平,密被細毛;葉寬卵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形,長3~6cm,寬2~4cm;上表面綠色,下表面青紫色,兩面無毛,葉緣為規則圓鈍齒緣;側小葉明顯小於頂小葉,葉緣圓齒較不明顯。

卵葉鼠尾草 新北 平溪
新北 平溪

3~10枚花的輪生聚繖花序,每一輪繖花序疏離,組成頂生總狀花序,花莖長10~20cm,被毛。花,小苞片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2~5mm,基部楔形;花萼筒狀,長約4.5mm,二唇形,上唇寬卵形,全緣,下唇2齒,齒三角形。花冠淺紫色或帶紫暈白色,管狀,長約7~10mm,內有環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具缺刻;下唇3裂,中央裂片最大,倒卵形,先端向兩側伸展;2側裂片平展,寬卵形;可育雄蕊2,花絲伸出花冠外,花柱約與雄蕊等長,先端2岔。小堅果圓柱形,先端急尖,長約1.5mm,光滑。

卵葉鼠尾草 新北 平溪
新北 平溪

分布:廣東、福建、台灣和 菲律賓,模式標本來自 台灣 淡水。台灣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區,多出現在低海拔陰暗森林內,出現地點侷限,但族群數量多且密集。花期通常在4~5月,5月下旬開花株就很少了。

卵葉鼠尾草(Salvia scapiformis)並不常見,個人僅在 新北 平溪的山區見過,連續幾年觀察,數量多時分布達數百公尺,數量少時僅約百公尺範圍。北部 基隆河流域的 汐止、七堵、暖暖、瑞芳、平溪、...等山區,多雨的氣候,森林植被相當豐富;許多山區都可遇到 早田氏鼠尾草(Shayatana),但 卵葉鼠尾草(S. scapiformis)就相對少見。以植株分辨,前者是羽狀複葉,後者多為單葉或頂多一對側小葉;以花朵區分,前者的花與白至淺紫色花的 鼠尾草相仿,後者下唇中裂片先端向兩端延,很特別。

個人對 鼠尾草(SALVIA)的興趣頗高,但對於白色至淡紫色這群 紫尾草實在很頭疼,尤其 早田氏鼠尾草(Shayatana)和 阿里山紫花鼠尾草(Sarisanensis)兩種,目前是以低海拔與中、高海拔來區隔,對於海拔高度尷尬區域沒轍;對個人而言,以外觀來區別甚難,畢竟葉形變化太大,因此卡在這裡,鼠尾草屬(SALVIA)沒繼續寫下去。近期網路上見到花友貼 卵葉鼠尾草(Salvia scapiformis),這種特徵明顯,容易辨識,雖然今年枚前往拍攝,還是將它寫出來。

唇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唇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七卷 鐘詩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