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hora officinarum Nees 樟樹 [樟科]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Cinnamomum camphora (L.) Nees & Eberm.
Cinnamomum camphora (L.) Nees & Eberm. var. nominale Hayata subvar. hosyo Hatusima
Cinnamomum camphora (L.) Nees & Eberm. var. hosyo (Hatusima) Liao
別稱:樟腦樹、本樟、樟、芳樟、西部樟、...
特徵: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逾50m,樹幹通直,直徑可達3m或更粗;枝條圓柱形,淡褐色,樹冠寬闊,呈闊卵形。樹皮灰褐色、黃褐色至紅褐色,具不規則縱裂紋,葉互生,紙質,長5~9cm,寬3~4cm;闊卵形至橢圓形,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上表面具光澤,下表面灰白色至綠白色;離基三出脈,側脈2~3對,全緣。
花腋生,圓錐花序,通常長3.5~8cm,微被毛。花被筒短,長約0.1cm,花綠白色至黃白色,徑0.3~0.5cm;花被片6~8枚,橢圓形,先端鈍或微尖,長0.1~0.2cm;內面無毛或微被毛,背側光滑。雄蕊12枚,內側3枚不孕;花柱長0.1cm,柱頭盤狀。漿果扁球形,徑0.6~0.9cm,成熟時紫黑色,具光澤;果托杯狀,先端平截。
分布:中國、海南島、越南、朝鮮半島、日本、琉球、台灣。台灣普遍分布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闊葉林內,是極常見樹木,樟樹的用途極廣,除樟腦油外,昔日國防工業上炸藥的製作,賽璐璐、底片、膠捲、醫療用透明器具、透明文具用品...等等製作上都需使用 樟腦,因此 樟樹曾經面臨大量砍伐,還好各地仍留存百年以上老樹,多以神木或樹神公祭拜。
台灣中海拔森林中最重要的二個科微 樟科(LAURACEAE)和 殼斗科(FAGACEAE),部落格既然寫了前者,遲早避不開後者。樟科(LAURACEAE)是很大的一科,因為對 木薑子屬(LITSEA)和新木薑子屬(NEOLITSEA)很陌生,對 楨楠屬(MACHILUS)也似懂非懂,所以就一直擱著。畢竟本科 台灣森林重要組成成員,就先寫從小看到老,非常熟悉的 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再補上其他已會分辨成員,邊寫邊學習,寫幾種算幾種吧。
樟樹為 樟屬(CINNAMOMUM)的代表種類,但 CINNAMOMUM的模式種是 錫蘭肉桂(Cinnamomum verum),樟樹因為用途廣、名氣大,所以習慣上將 CINNAMOMUM稱之為 樟屬。樟樹與 肉桂在外觀上是有差異的,或許當中有界限模糊的種類,兩者一直被當成同屬(CINNAMOMUM)。如今 樟樹和 肉桂分家,學名改成 Camphora officinarum,以前把 CINNAMOMUM譯為 樟屬的習慣需要改正,現在 CAMPHORA才是樟屬,CINNAMOMUM是肉桂屬。
被列入 樟屬(CAMPHORA)的種類,學名中屬名更改,種小名不變,差別僅在 拉丁文的屬性,字尾需調整。如 冇樟的學名 Cinnamomum micranthum 改成 Camphora micrantha,使用原本種小名,僅依拉丁文的屬性調整字尾。而 樟樹的學名 Cinnamomum camphora,因為種小名camphora被拿來當成屬名CAMPHORA,給了一個新的種小名officinarum,因此 樟樹的學名改為 Camphora officinarum。
台灣的低海拔老樹以 榕樹、樟樹、楓香和 茄冬四種居多,寫了這篇 樟樹,總算將四種樹木都介紹了。四種老樹各有特色,榕樹的樹冠層最廣,高度一般以 楓香居冠,樟樹、茄苳則較粗壯;個人最喜歡的老樟樹,樹幹粗壯,樹形美觀,每每見到大樟樹整個心會跟著開朗。
樟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樟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一卷 鐘詩文、許天銓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