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 蓮座山觀音寺 敬聖亭.jpg
蓮座山觀音寺 敬聖亭

台灣 漢人的開發史,大溪是座地理位置特殊的城鎮,雍正、乾隆(1700年前後)年間,此地曾經是 凱達格蘭 雷朗亞族與 泰雅族交界處,漢人移民與 平埔族聯合開墾,勢力逐漸往山區(東)推進達 三層(下圖 梅鶴山莊),官方避免衝突,劃定 漢墾區、隘墾區與 保留區(番界),設置「土牛溝」為界。

大溪(1).jpg
地圖複製自中研院台灣百年地圖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版』第三版,地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1公里。

至 嘉慶年間(1800年前後)三層庄屬於 隘墾區,以西的部分是 漢墾區,漢墾區因為水權、商業利益等,漳泉械鬥、閩粵械鬥層出不窮。大溪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 漢番交界,閩粵交界、漳泉交界的城鎮。當時,大溪街本身和 大漢溪對岸的 埔頂庄是 漳人聚落,地圖 大溪北側台3線是 泉人落腳範圍;員樹林是以 凱達格蘭 雷朗族和 客家人為多數的開墾區域,員樹林西側、南側則多為 客家聚落。

大溪 蓮座山觀音寺.jpg
蓮座山觀音寺:桃園市大溪區瑞安路二段48巷28號

蓮座山觀音寺就是位於 閩、客交界處的寺廟,祂建立在緊鄰大漢溪畔的 蓮座山上,興建於 嘉慶2年(1797年),主祀 觀世音菩薩,是 桃園、新竹 客家群信仰中心之一,當地人稱「觀音亭」。蓮座山觀音寺歷經多次修建、改建,至今仍存在許多 清代石雕,目前廟貌大致維持 昭和9年(1934年)重建時的外觀,日治時期 大溪八景「蓮寺曉鐘」所在。這座寺廟於 民國74年(1985年)公告為三級古蹟,有機會再做詳細介紹,這一篇僅介紹其左方(面對)高處的「敬聖亭」。

大溪 蓮座山觀音寺 敬聖亭(1).jpg
蓮座山觀音寺 敬聖亭全景

這座「敬聖亭」興建年代不可考,目前外觀是 昭和11年(1936年)重建時留下的,年代稍晚於「中壢 聖蹟亭」。這是一座紅磚砌成的建築物,方形,高度約5公尺,歇山重簷頂,兩層屋簷間為第三層,稱「魁星樓」[圖1],魁星是儒士、學子的守護神,供俸於 敬聖亭頂層顯示其地位。主層是「敬聖亭」[圖4],古人敬重文字、圖書,不需要時拿到 惜字亭焚燒,傳言灰燼會化作白鳥飛翔天際。下層是底座,外側有八卦形石作欄杆[上圖],開口處有一對石獅。

大溪 蓮座山觀音寺的 敬聖亭.jpg

於現存其他敬字亭比較,這一座相當精緻,稱得上雕梁畫棟,頂層 魁星樓正面是 魁星牌位,另三面中央有圖案,但我看不清楚寫什麼。主層(第二層)正面是爐口,背側泥塑麒麟圖,左邊泥塑龍圖案[圖2],右邊泥塑虎圖案[圖3],與寺廟的 龍堵、虎堵相似。底層四面皆有石雕圖案。這是座很精緻的 敬字亭,特別寫一篇介紹祂。

敬字亭地圖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