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 (台北市役所)(1).jpg
行政院: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號

上一篇寫了 七星郡役所,這篇來寫距離不到300公尺的另一棟 郡、市役所---「台北市役所」。大正9年(1920年)行政區域大幅改制,將 艋舺、大稻埕、台北城內三市街以及 堡里時期 大加蚋堡 松山街(不含)以西各街、庄併為 台北市,改制之初全台灣僅有 台北、台中、台南三市,餘皆為郡。大正11年(1922年)廢街、庄名稱,台北市轄下街、庄改為64町10村,昭和13年(1938年)再將原同屬 大加蚋堡的 松山庄9街、庄併入 台北市,台北市增加 松山庄9村,成為64町19村[註]

[註]10村今日大致上分屬於 中山區及 大安區,即 西新庄子、中庄子、下埤頭、上埤頭、朱厝崙、中崙、大直,以上屬 中山區;大安、下內埔、六張犁,以上為 大安區。至於 松山9村為 松山、下塔悠、上塔悠、頂東勢、舊里族,以上為 松山區,三張犁、興雅、五分埔、中坡,以上3村範圍在 民國72年(1983年)區里調整時成立 信義區。

台北 善導寺.jpg

初成立的 台北市行政中心暫借 樺山小學校[註]部分校舍,隨著 台北市蓬勃發展,原辦公廳所不敷使用,昭和12年(1937年)在原 市役所旁規畫興建新的市役所,由 總督府 營繕課 課長井手薰設計,協志商會施工,於 15年(1940年)落成。這棟新的 市役所為全台灣最大的役所建築,曾面積達1,000坪,RC建築,呈“日”字型,主入口4層餘為3層;採 折衷主義,兩端對稱的 現代形式,主入口正面有著巨大方柱,陽台部分以圓柱裝飾,建築物強調水平流線型,外貼淺色國防磚。民國87年(1998年)公告為國定古蹟。

[註]樺山小學校即今日的 警政署,從上面地圖看,與 立法院一樣,主要建築看得出像傳統的校舍“口”字型。台北市役所雖為全台超大的役所建築,但與 台北州廳(監察院)相較,建築面積還是小上一號。

行政院 (台北市役所).jpg
由側門拍 行政院,引起眾警察注意。

民國38年(1949年)中央政府遷台,台北市 日治時期留下的各官方廳舍顯然不夠用,各單位大挪移後,台北州廳最後成了 監察院,台北市役所成了 行政院,立法院仿效 日治時期初以及中期(1920年)初改制的做法,拿學校(第二高女)當作辦公廳舍。政治核心區域所有公共建物全被中央拿走,小媳婦般的 台北市政府只好挪到後火車站區域,選 建成町的 建成小學校當辦公廳舍,台北市政府於 民國93年(1994年)搬遷至新址。立法院至今未改址,看著台北市政府都有新辦公大樓,在 第二高女開會的 立委諸公們,曾經吵著要建新廳舍。

行政院 (台北市役所)(2).jpg
天津街一側外圍建物

原本三級行政單位的 台北市役所成為 行政院,儘管是全台灣最大的 郡、市辦公廳所,給一級行政單位使用自然是不夠的,於是在主建物外圍陸續建起了新的辦公大樓,最後從在圍牆外,除了正面外其他角度都看不見這棟古蹟。新增加的附屬大樓群,在設計上 顏色、壁面、修飾等皆與主體建築物搭配,整個空間看起來市協調的,是空間美學很好的示範例子。行政院在解嚴前市禁止拍照的,抗爭頻繁的今日在此逗留,駐警們通常也會注意,想寫這一篇才發覺自己沒有拍過,好搭趟捷運過去繞它一圈。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日治官方建築

參考資料:每次換個政府或首長,官方網頁即更改網址,不連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