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e fissipetala Turcz. 蠅子草 [石竹科]
Silene fortunei Vis. var. fissipetala Linnaea
Silene fortunei Vis.
Silene fortunei Vis. var. bilobata Hosokawa
別稱:二裂蠅子草、古綿草、捕蟲古綿草、野蚊子草、鶴草(中國)
特徵:多年生直立草本,植株高20~100cm;根粗壯,木質化;莖常叢生,多分枝,被短毛或近無毛。葉線狀倒披針形至倒披針形,基部漸狹,先端急尖;具緣毛及表面瘤狀凸起。花,聚繖狀花序,花2~3朵。花萼長筒狀,長2.5~3cm,徑(橫切面)約3mm。花瓣柄長1.5~2cm,瓣簷長1.5~2.5cm,粉紅色或白色,二裂,裂片先端條裂;雄蕊5長5短,未開裂時呈紫色。蒴果長橢圓形,長1.2~1.5cm;先端膨脹,徑約4mm。
分布:中國(華中、華南)及 台灣。台灣產於低致中海拔山區,喜出現於岩壁或陡坡。花期通常在夏、秋二季。
依據 台灣產石竹科石竹亞科植物之分類研究(2003年 李祖文)內容,將 蠅子草(S. fortunei)區分為 二裂蠅子草(S. fissipetala var. bilobata)、蠅子草(S. fissipetala var. fissipetala)與 基隆蠅子草(S. fissipetala var. kiiruninsularis)3個變種,前者分布於中海拔山區,中間則從海邊到中海拔山區都分布,後者僅產於 北部海岸及離島。個人在中海拔山區遇到的情況是兩種混生,前者僅幾棵參雜於後者群落之中,區別困難。
部落格「植物世界」單元最早寫的 石竹科植物是 巴陵石竹(Dianthus palinensis),當時開著車在 新竹 尖石後山的產業道路行駛,瞥見山壁岩石上有著豔麗花朵,停妥車後爬上去觀看,回家後比對檢索表,就寫下這一篇野花紀錄。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檢索表以葉寬、花瓣簷條裂程度、花瓣簷與柄連接處是否具髯毛區分出4種 石竹屬(DIANTHUS),淺顯易懂;沒想到是災難的開始,在網站或社群看到許多人否定這樣的區分,有說法否定花瓣簷條裂程度分辨法,有認為以萼筒長度、筒尖裂瓣形狀或是以萼筒顏色辨別,也有否定以髯毛區別的方式,總之說法五花八門,讓人無法判斷熟識熟非。若根據後面各種方式區別,巴陵石竹(D. palinensis)成為疑問種,也就是不一定有特有種身分存在。
蠅子草屬(SILENE)中的 蠅子草(S. fortunei)也一樣,2003年一份報告將開著大型花朵、外觀相似的 蠅子草分為 二裂蠅子草(S. fissipetala var. bilobata)與 蠅子草(S. fissipetala var. fissipetala)和 基隆蠅子草(S. fissipetala var. kiiruninsularis),這個報告主要以 花瓣簷條裂程度區分出 蠅子草(S. fissipetala var. fissipetala)與其他兩變種之差異,推翻了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檢索表以 葉長、花色區別出後二種,眾所周知中海拔的 蠅子草(S. fissipetala)有白色有粉紅色,簡誌說法有明顯瑕疵;不過將花瓣簷條裂很明顯全都歸成 蠅子草(S. fissipetala var. fissipetala)是不是也有問題?上圖 海邊產的與 尖石山區產的花瓣簷條裂程度差異很大呀,我沒見過低海拔山區的個體,所以有沒辦法知道花瓣簷條裂程度是否介於中間。總之,這真是惱人的一群野花啊,在沒看到更新的報告出現前,也只能如此了。
石竹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石竹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