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 奇萊山北峰.jpg
遠眺奇萊主山北峰

接續「311.季夏的 合歡山 (一)」,這種快閃式跑高山,能走的地點有限。我原本的計畫是停留兩個點,一處是30.5K附近「合歡山主峰步道」,拍到幾種通常分布3,200公尺以上的植物就下山;另一處是「小奇萊步道」,合歡山區性喜潮濕、半遮陰植物這條步道較有機會遇到。結果32.5K附近的 合歡山莊停車場全滿,想在此等停車位,看到車輛從公路兩頭陸續湧入,算了,直接續行到 36.5K的 合歡山服務中心 小風口停車場。

合歡山.jpg

這一趟發現自己眼睛老化的很兇,夜間高速行駛國道感覺頗吃力,遠光燈下就很好開,但半夜三、四點高速公路上貨車很多,能打遠光燈的機會很少。本來擔心回程開夜路會更吃力,巧沒走「小奇萊步道」,時間上很充裕,早早就離開 合歡山區,不用開夜路北上。回程小繞 埔里街區,又停留 草屯,中山街上小吃店午後休息時間,只買手搖飲喝;想吃的沒開,餓著肚子開一小時到 關西吃 ㄤ咕麵,至少確定它下午沒休息。

本來估計這趟能拍到100種以上高山植物,少了「小奇萊步道」,另外應該有卻沒遇到的,以及只看到葉子、花未開或花已謝的種類,僅拍到80幾種野花。「季夏的 合歡山」兩篇加起來介紹70餘種高山植物,比預期的少許多,一趟那麼遠,覺得有些可惜,不過人生地不熟,也只能如此了。

季夏的合歡山(9).jpg

[圖1]高山白珠樹(杜鵑花科)::特有種,中、高海拔常見的野花。小小的植株相,開花時掛著串串小鈴鐺,非常可愛。本種是泛藍莓中的一種,果實呈紅色莓子狀,好不好吃我就不知道了。
[圖2]阿里山龍膽(龍膽科):特有種。台灣的 龍膽(GENTIANA)多達十數種,主要有藍色系和黃色系兩大群。阿里山龍膽是藍色系代表種,花大而美,極具觀賞價值。在 合歡山區數量頗豐富,顏色關係,豔陽下較不易發覺,稍仔細不難見到。
[圖3]黑斑龍膽(龍膽科):特有種。黃色系 龍膽不太好分辨,需看花冠筒斑點顏色及花萼裂片的形狀,合歡山區絕大部分是 黑斑龍膽,海拔較高處則有部分是 玉山龍膽。合歡山區 黃斑龍膽數量非常多,是此區小型野花的代表種類之一。
[圖4]刺果豬殃殃(茜草科):新的說法 茜草科擠下 禾本科成為顯花植物第四大科,原因是 禾本科分裂,茜草科合併近緣科、屬,個人很難接受。對 豬殃殃始終不曾關注,但對這個名字感覺很有趣,說法很多。

台灣高山杜鵑 台14甲公路 昆陽–武嶺段.jpg
台灣高山杜鵑 台14甲公路 昆陽–武嶺段

本種合歡山花季時的主角,以前的認知它是 紅毛杜鵑,現在說葉緣反捲的是 台灣高山杜鵑,合歡山區的幾乎都是 台灣高山杜鵑。若與 泛玉山杜鵑和 泛唐杜鵑的論點擺在一起,杜鵑的分類儼然是個笑話,前者僅葉緣反捲分二變種,後二者管它差異有多大全部併成同一種。七月份 合歡山杜鵑花季已過,但仍有少數的 台灣高山杜鵑還在開,花、葉一起混生,遜於花季時的滿灌叢都是花。

季夏的合歡山(10).jpg

[圖5]高山倒提壺(紫草科):特有種,中、高海拔的野花,多處中海拔山區有分布。倒提壺屬台灣已發表3種,本種海拔分布最高,數量不少,反倒是分布於低海拔的 小花倒提壺數量最少,不易遇見。
[圖6]野勿忘草(紫草科):花非常小的 紫草科成員,花徑如同 細纍子草般約3mm。拔幾棵 野勿忘草送人,告訴對方這種草名字叫做「勿忘我」,不知現在年輕人玩不玩這種把戲。
[圖7]疏花風輪菜(唇形科):特有種。風輪菜(CLINOPODIUM)中花最大、植物體最小的一種,說花大其實徑寬也不過0.5cm。疏花風輪菜有個變種兄弟 台灣風輪菜,希望哪天能遇見。
[圖8]野薄荷(唇形科):台灣分布在2,500~3,800公尺山區,台14甲公路從 武嶺到 大禹嶺數量非常多,算是代表性野花之一。細看 野薄荷花,如許多 唇形科花朵般像個小人兒,這是穿裙子的小人兒。

季夏的合歡山(12).jpg

[圖9]玉山小米草(玄參科/列當科):特有種。少見黃色花的 玉山小米草,見到時還以為自己遇到 台灣碎米草或 南湖碎米草,經貼 FB社團後,確認依舊是本種。
[圖10]玉山小米草(玄參科/列當科):貼一般花色的 玉山小米草做比較,分佈範圍廣,中、高海拔山區都有機會見到,台14甲公路叢 鳶峰一直到 小風口都有分布,但個子太小,沒放慢腳步就錯過了。
[圖11]馬先蒿(玄參科/列當科):又稱 玉山蒿草,與 玉山小米草一樣被歸類到 列當科。這一趟來的時間正是 馬先蒿花期,一路上見到好多,它是高山植物,合歡山區是最容易遇到它的地點。
[圖12]玉山水苦藚(玄參科/車前科):特有種。近年 玄參科做了驚天動地的大調整,其中 婆婆納屬(VERONICA)被歸併到 車前科。玉山水苦藚高雅脫俗,花較同屬其他種類大些,一種超美麗的 水苦藚(婆婆納)。

季夏的合歡山(11).jpg

[圖13]阿里山忍冬(忍冬科):忍冬又有 金銀草之稱,原因是花剛開時顏色偏淡(白),隨著花成熟顏色轉深(黃),看起來花有銀有金。阿里山忍冬的顏色變化更深奧,同一株可見到黃白色到橙色連續變化色彩,本種需中、高海拔才能見到。
[圖14]纈草(敗醬科):敗醬科的 纈草似乎都在中、高海拔見到,分為好幾種,目前為止我只知他們都叫 纈草,怎麼區分還不知道。看到有人貼 合歡山拍到的是 纈草,先這麼辦吧。
[圖15]高山沙參(桔梗科):特有種。桔梗科的花多很精緻,以紫色為大宗,大多是溫帶植物。這一趟遇到了 高山沙參盛開,在 箭竹林中一朵朵紫花綻放,可惜除了花外,植株都隱藏在密密的 箭竹叢裡,無法拍到全貌。
[圖16]玉山山奶草(桔梗科):路邊 玉山山奶草斷斷續續出現,可以觀察花萼隨著花開的時間,變大變厚,選一張花萼適中的照片貼。它有個同樣 山奶草屬(CODONOPSIS)的兄弟叫 金錢豹,和 台中知名酒店同名。

玉山抱莖籟簫 花蓮 台14甲 小風口.jpg
玉山抱莖籟簫 花蓮 台14甲 小風口段

玉山抱莖籟簫又稱 白花清香,中海拔以上山區路邊崖壁上很容易見到它們。本種具有淡淡的香氣,只有幾棵時有時聞不出來,但數量多時就能感受那股清香。這一趟再近 合歡山北峰登山口附近,遇到一大整群又一整群的 白花清香,老婆停下腳步要感受那股清香,我被馬路對面的 阿里山忍冬吸引了,想先拍花再回頭感受清香,結果直到上車後才想到忘了聞。本種是常見的中、高海拔 菊科植物,但不一定能長成一大片,容易親近又一大堆的山區,大雪山和 合歡山是最佳選擇。

季夏的合歡山(14).jpg

[圖17]尼泊爾籟簫(菊科):相隔兩年又見面,尼泊爾籟蕭在公路邊數量少,總需再往上走一點數量才多。台灣原生冠上『尼泊爾』的植物,直接想到的是 尼泊爾溝酸漿,都是中、高海拔才出現的物種,其實還有幾種,只是中文名稱沒這樣稱呼。
[圖18](菊科):從平地河床長到海拔3,000公尺高山,艾草就是有這種本事,一般平地的 艾還不會很高大,中海拔的 艾最高大。個人對 菊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對 蒿屬(ARTEMISIA)卻使不上力,主要是 蒿半數以上只出現在 高海拔,路途遙遠,或是我根本到不了。
[圖19]細葉山艾(菊科):台14甲公路 合歡山段數量最多 艾(ARTEMISIA),葉子細裂很長外觀很像 茵陳蒿,數量非常多。翠綠色的葉子,整個植株澎澎的,很美。
[圖20]高山艾(菊科):合歡山步道上很多的 細葉山艾,其中少數外觀較不同,葉裂片稍寬,花序總狀,個人認為是 高山艾但不是很有把握。高海拔地區觀察矮小的野花很辛苦,蹲下去細看,起身時有時會暈頭轉向;擔心此點,觀察自然不夠細微,一些近似種拍回來後就很頭疼。

阿里山薊 台14甲 小風口段.jpg
阿里山薊 花蓮 台14甲 小風口段

走在台14甲 小風口段,見到山崖上一株頭花下垂,開著黃色小花的 薊(CIRSIUM),直覺是 張之毅博士新發表的 台灣薊(Cirsium taiwanense),對喜愛 薊的我,非得爬上去看不可。眼前只有峭壁,拿出年輕時的本事,爬上約兩層樓高的峭壁;還要再上去一段,先拿相機拍植株,放大一看,葉背沒有布滿蜘蛛絲毛,不是白的;也就是說這株雖然頭花明顯下垂,但它還是 阿里山薊(Cirsium arisanense),公路邊就很容易見到。不想再往上爬了,下來比爬上去難,找植被茂盛處,手腳並用下來。

季夏的合歡山(13).jpg

[圖21]福山氏飛蓬(菊科):特有種。合歡山上有著 福山氏飛蓬與 玉山飛蓬兩個變種,根據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描述,後者產於3,400公尺以上,這一趟僅到3,200公尺,自然是拍到前者。這一株植物體頗大,光看外觀就是標準的 福山氏飛蓬。
[圖22]森氏山柳菊(菊科):特有種。2020年幾趟上 合歡山,本種花期過得差不多了,僅在 石門山步道看到一棵開花株,這一趟來對時間,小風口段山壁上好多盛開的植株。本種莖上被平展的長毛是它的特徵,合歡山上全數舌狀小花的黃色菊花,僅本種具備這樣平展長毛。
[圖23]貓兒菊(菊科):就是 貓耳菊,歸化種的野菊花,原產於 歐洲,通常在中、高海拔山區。貓兒菊在 合歡山區部分小山頭已成為強勢種類,數量龐大,頭花大,佔滿山頭。
[圖24]法國菊(菊科):據說一位 法國傳教士在 八通關撒了一些種子,從此出現這種美麗的菊花,所以稱 法國菊。不管傳說是真是假,台灣各高山遊憩區都有這種美麗的歸化菊花,也是一般遊客最關注的野花,合歡山主峰步道上,一群 法國菊讓遊客紛紛拿起手機拍照。

季夏的合歡山(15).jpg

[圖25]玉山毛蓮菜(菊科):特有種,中、高海拔林道兩旁向陽處常見的野菊。對環境需求低,草地、岩層甚至水泥溝渠邊都有其蹤跡。全株密被細刺腺毛,摸起來會有刺刺、黏黏的感覺。
[圖26]歐洲黃菀(菊科):黃菀(SENECIO)又稱 千里光,是 菊科第一大屬。台灣原生的 黃菀通常具備心花與邊花兩種或三種小花,也就是看起來有“花瓣”。歐洲黃菀僅有心花,是較特殊的,外觀與一般認知的 黃菀差異很大。
[圖27]一枝黃花(菊科):它的名子就叫 一枝黃花,它的樣子也真的就是一枝黃花。本種一般出現在中、高海拔山區,比較奇怪的是 台北 北投 丹鳳山、軍艦岩一帶也有族群,只是植株狀況較差,不似中、高海拔同種高大、美麗。
[圖28]西洋蒲公英(菊科):菊科植物最負盛名的一群就是 蒲公英,西洋蒲公英原生於 歐洲,在台灣從平地到3,000公尺以上高山都有其蹤跡,本事了得。高海拔可能氣候與其故鄉較類似,頭花大而美,常見到直徑4~5cm個體。

台灣百合 台14甲 昆陽.jpg
台灣百合 台14甲 昆陽

1982年 羅大佑先生創作《野百合也有春天》,是膾炙人口的歌曲,1990年台灣掀起「野百合學運」,從此不論是海邊或山區的 百合,全都叫 野百合,野百合變成 台灣原生百合的大名詞。北海岸、東北角海岸長在山巔海角的 百合,與低至高海拔草原生長的 百合外觀其實是有差異的,通通稱 野百合太籠統。夏季的 合歡山區野生百合花盛開,它是 台灣百合,若有心玩花,就不應該以 野百合來統稱它。

季夏的合歡山(16).jpg

[圖29]台灣粉條兒菜(百合科/納茜菜科):特有種。車道、步道旁長草區,台灣粉條兒菜與兩種 粉蝶蘭一枝枝混在其中,點綴著平淡的長草區。這種一枝長長上頭開著小白花的 百合科成員現在都稱 納茜菜科,外觀長得很像,不論個子或分布,台灣粉條兒菜都算是最高的吧。
[圖30]台灣藜蘆(百合科/黑藥花科):特有種。一般分布在2,500~3,700公尺的高山草原上,較特殊的是北部 七星山也有族群。來 合歡山想看的不是 台灣藜蘆,而是開著綠白色花的 雪山藜蘆,我在公路邊幾個小山頭尋找,始終沒看到。
[圖31]油薹(莎草科):上 合歡山總會看到它,開花時還不會注意它,果熟時油亮黑色的顆粒,很吸引我。薹屬(CAREX)是顯花植物第一大屬,可是它好難入門,差異細微,資料又少。
[圖32]高山芒(禾本科):合歡山上 禾本科植物認真看,種類還不少,只是對它太陌生,加上稍有風就搖晃不停,不熟加難拍,通常就略過了。高山芒正抽出穗,大而明顯,略過它說不過去。

卵唇粉蝶蘭 太魯閣國家公園 合歡山步道.jpg
卵唇粉蝶蘭 太魯閣國家公園 合歡山步道

合歡山上的草原中,不難見到3種高山高山的 粉蝶蘭,它們是 短距粉蝶蘭、厚唇粉蝶蘭和 卵唇粉蝶蘭。其中 厚唇粉蝶蘭要海拔近3,000公尺才易見到,另外兩者則海拔2,000公尺左右即有機會遇上。卵唇粉蝶蘭的花非常小,很難對膠,這一趟豔陽下,眼睛難適應,近拍花朵都模糊掉了,很可惜。合歡山上長在高山草原的 卵唇粉蝶蘭,花數相當多,與長在森林中的同種,花莖長、花朵數較少有顯著差異。

季夏的合歡山(17).jpg

[圖33]大扁雀麥(禾本科):儘管不太敢碰 禾本科,但看到 雀麥屬(BROMUS)大大的穗,還是會想拍。合歡山上不難見到這種大大扁扁的穗,它是 大扁雀麥,1960年代引進作為牧草之用,之後在中、高海拔開發度較高的地區就出現了。
[圖34]玉山箭竹(禾本科):未正式統計,玉山箭竹是台灣 竹類分布面積最大的竹子,台灣的高山森林界線以上的草原區,大半都是 玉山箭竹。合歡山區是欣賞本種最方便之處,步行一小段就能進入 玉山箭竹的世界。
[圖35]厚唇粉蝶蘭(蘭科):特有種。粉蝶蘭屬(PLATANTHERA)是一群小型的地生蘭,有10幾種,絕大部分在中、高海拔才出現,未見到花很難分辨。厚唇粉蝶蘭花綠色,一根長長弧狀彎曲的距是辨認最簡單的方法。『距』就是花瓣向後方延伸成管狀的部分,注意照片上方屬來第二朵,那根白敗的弧狀彎曲管便是。
[圖36]短距粉蝶蘭(蘭科):粉蝶蘭中較常見的一種,海拔約2,000公尺左右即出現。為較常見的 粉蝶蘭之一,白色的花,側萼片完全開展,唇瓣大而後彎,距短棒狀,稍透明,略彎,是 粉蝶蘭中的美人胚。

遠眺 南湖大山、中央尖山.jpg
最遠處是 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照片中央較近的大山是 畢祿山、羊頭山稜線

台14甲公路從 昆陽起到 小風口是精華段,武嶺前後 合歡山主峰、東峰關係,除欣賞 合歡山群峰外,東邊能遠眺 能高群山;過 武嶺到 克難關這一段 奇萊山北峰儼然東邊的屏障,登高一點或有些角度可欣賞 奇萊主山。過 石門山、石門山北峰間的 克難關後,北邊的大山是 畢祿山、羊頭山,台8線公路(中橫)在山腰經過。大山左側金字塔般山峰是 中央尖山,再左一點更遠處的高山是 南湖大山。

相關遊記:311.季夏的 合歡山 (一)

合歡山秋季植物:249.孟秋的 合歡山250.合歡山之秋節前後行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