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雜記單元中「249.孟秋的 合歡山」記錄了 合歡山初秋的36種植物,因為與預期中的能見到的種類相差太多,促成了我在 中秋前獨自走一趟「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群峰 石門山 & 合歡尖山」,這時間 合歡山開花植物還不少,慶幸多跑了這一趟。中秋連假結束後,與 老婆、大兒子有另一趟的 合歡山之旅,這是預定的行程,之所以選在連假後,是因為訂不到 清境國民賓館的房間,從九月份到連假期間全滿。
地圖擷取自 太魯閣國家公園 步道地圖的一小部分,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約2公里。
中秋前後的兩趟 合歡山都拍了很多野花、野草,重複性很高,但也增加好幾種熟悉卻首次遇見的高山植物。秋節前的一趟主要停留點是 武嶺到 遊客中心,同時登上 石門山三角點;秋節後的一趟重點在 克難關到 小風口,這段公路起伏及彎曲非常劇烈,安全考量也走一小段 合歡北峰步道。兩趟行程差距近一個月,十月初的 合歡山野花少了許多,卻多出了一些毫不遜色熟果;這一篇選出與上一篇「249.孟秋的 合歡山」不重複的24種,兩篇共計介紹 合歡山秋季60種花草樹木。
[圖1]台灣果松(松科):也稱 台灣華山松,主要分布在高海拔,與 台灣五葉松同樣為五針一束的松樹,兩者外觀相似,海拔重疊區域外觀不易區別。台灣果松大型的毬果相當醒目,果鱗厚實,毬果內種子無翅,可與種子有翅的 台灣五葉松區別。
[圖2]台灣二葉松(松科):特有種,中、高海拔最常見的松樹,主要分布在海拔750~3,000公尺山區。毬果卵圓形,梗極短,成熟時黑褐色。
[圖3]刺柏(柏科):合歡山區各步道上都有 刺柏和 玉山圓柏分布,刺柏的葉子通常超過1cm,熟果紅褐色,玉山圓柏則僅0.5~1.0cm,熟果紫黑色。一般來說本山區海拔3,200公尺左右或以下都是本種,玉山圓柏海拔分布較高。
[圖4]繁縷(石竹科):本種是低海拔常見的野花,中海拔還有些數量,爬到3,000公尺以上,數量很零星。在 克難關看見它,雖判斷是 繁縷但很懷疑,上網查後才知它早爬上 合歡山區了。
[圖5]鹿場毛茛(毛茛科):特有種。與 蓬萊毛茛和 台灣草莓混生在一起,兩種 毛茛一花大美,一花徑僅約0.5cm大一點。花這麼小海拔又這麼高的 毛茛,我只想到 鹿場毛茛,還有別種嗎?
[圖6]玉山小蘗(小檗科):特有種。中秋前的一趟,只找到未熟果,中秋後的一趟,都是嬌豔欲滴的紅果。別只被它紅果吸引,想接近它要小心細長尖銳的刺,扎到不好受。
[圖7]玉山金絲桃(金絲桃科):特有種,花大而美的 金絲桃,中海拔山區即見過多次,9月初與 老同學旅遊那趟沒見到它覺得納悶。原來走入步道就有些數量了,三三兩兩出現,沿途多次出現。
[圖8]合歡山柳葉菜(柳葉菜科):特有種。合歡山上有 黑龍江柳葉菜和 合歡山柳葉菜,兩種近似,想分辨需細看。大概花季末了,我只拍到一朵花,綜合判斷是 合歡山柳葉菜,但花色好像淺了點。
[圖9]小西氏栒子(薔薇科):特有種,也稱作 台灣舖地蜈蚣,在 合歡北峰步道上找到三種 舖地蜈蚣屬(COTONEASTER)野果,怎麼分辨並沒把握。小西氏栒子植株呈現有長枝條的灌木狀,果球形,特徵明顯。
[圖10]玉山舖地蜈蚣(薔薇科):特有種,喜歡平舖在岩石上的 玉山舖地蜈蚣數量相當多,果實大概熟透了,被啃掉大半。一直以為 舖地蜈蚣屬(COTONEASTER)的種類很難分辨,第一次遇上,仔細觀看好像有點心得,等花期時再來一趟,應該可全解開。
[圖11]玉山假沙梨(薔薇科):高海拔地區 薔薇科也是主要物種,可惜多已過花期,只能拍到果實。紅果加上紅葉是 石楠屬(PHOTINIA)特徵,本屬中、高海拔最常見的就是 玉山假沙梨。
[圖12]玉山龍膽(龍膽科):特有(變)種,以為自己眼花,再細看真的是 玉山龍膽。花大、萼瓣湯匙形是 黑斑龍點特徵。有兩個變種,花冠喉部斑點黑色是 黑斑龍膽,花冠喉部斑點黃褐色是 玉山龍膽,那本山區黃褐色斑點的呢?
[圖13]玉山小米草(玄參科/列當科):特有種。近年 玄參科做了驚天動地的大調整,裂解出一堆新的科,玉山小米草被劃歸到 列當科。本種從台14甲的 鳶峰一直到 小風口都有分布,但個子太小,沒放慢腳步就錯過了。
[圖14]馬先蒿(玄參科/列當科):又稱 玉山蒿草,與 玉山小米草一樣被歸類到 列當科,什麼原因我不清楚,也沒興趣了解。夏季時 馬先蒿是點綴 合歡山重要草花之一,秋季偶爾還有一點點花殘存,這一株是我唯一拍到的花。
[圖15]疏花風輪菜(唇形科):特有種,在幾種 風輪菜(CLINOPODIUM)中花最大的一種,植物體相對又很小,植株小、花大不正是園藝界最愛的嗎。說它“花大”是指比較級,其實花冠長度約1.5cm而已。
[圖16]台灣澤蘭(菊科):特有種。菊科又登場了,秋季點綴 合歡山區的顏色,台灣澤蘭、黃菀和 虎杖是三大功臣,前兩種都是 菊科成員。台灣澤蘭從海邊到3,000公尺高山都分布,只要是草原生態就有機會看到它,而且都是整群出現,超級強勢的野菊花。
[圖17]細葉山艾(菊科):特有種。三趟秋季的 合歡山,看到的 蒿屬(ARTEMISIA)有 艾、細葉山艾、山艾和 高山艾,時間不對,否則能找到更多種。除了馬路邊滿滿的 艾瘋狂開花外,細葉山艾還有一點點花,其他都沒找到花、果。細葉山艾數量很多,樣子不描述了,Google一下就有。
[圖18]台灣馬蘭(菊科):特有種。我喜歡 菊科植物的原因,馬蘭屬(ASTER)也是其中之一,好喜歡這種邊(舌狀)花、心(管狀)花比例完善的頭花。曾經在幾種 馬蘭間困惑許久,現在比較進入狀況,別遇到太刁鑽的植株就好。
[圖19]貓兒菊(菊科):就是 貓耳菊,歸化種的野菊花,歐洲來的嬌客,通常在中海拔以上山區出現。近年越來越多種 貓兒菊進來,還好目前多零星出現。
[圖20]森氏山柳菊(菊科):特有種。合歡山上這類僅有舌瓣花的野黃菊共看到四種,森氏山柳菊算是較少的一種。西洋蒲公英和 貓兒菊是歸化種,玉山毛蓮菜和 森氏山柳菊是原生種,且都為特有種,多關懷一下吧。
[圖21]福山氏飛蓬(菊科):特有(變)種。與 玉山飛蓬存在許多中間型,嚴格說起來,台14甲沿線見到的本種都是 福山氏飛蓬,植株較高,頭花稍小。兩變種間很難明確區隔,一般都直接以 玉山飛蓬稱呼,照片這一大叢高度有20~30cm,確定是所謂的 福山氏飛蓬。
[圖22]羊茅(禾本科):本篇最後的幾種考慮好久,羊茅被選出來是因為外觀特殊,線形葉內捲成針狀,帶點藍色蘊、帶點粉狀。羊茅大多生長在岩石裂縫,看一次就印象深刻,可多識一種 禾本科。
[圖23]高山芒(禾本科):高山芒是 合歡山公路邊很強勢的 禾本科,其與秋冬交界賞芒的 白背芒是變種關係,另外還有 台灣芒。三個變種間特徵不明顯,海拔3,000公尺以上,不必考慮了吧。
[圖24]車前草(車前科):因為照片直立、橫向編排關係,將 車前草移到這裡,為了配合直向的 福山氏飛蓬,所以選它。紀錄上從低、中、高海拔皆有分布,合歡山上低草地成群出現,是該記上一筆。
合歡山秋季植物:249.孟秋的 合歡山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