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在北投、淡水一帶山區閒逛,很意外地遇到一隻扁鍬形蟲正在產卵。扁鍬形蟲是一種極為常見的鍬形蟲,只要常行走於郊山,對鍬形蟲的習性夠瞭解,雖不敢保證每一趟行程都有,絕對是見到蟲的次數多很多;但遇到扁鍬形蟲產卵我還是第一次,當然要把握機會好好地觀察一番。
一個人走在登山小徑上,這裡的樹種多、樹夠大、稍乾燥、夠空曠...,是這個環境。放慢腳步仔細端詳所有蟲常出現的角落;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棵相思樹倒木上,放輕腳步靠近,朽木內傳來很輕微震動聲。從圖中左邊那個樹皮缺口見到一隻鍬形蟲的身影,我無法看到全貌,但很明顯她不斷地重複同樣的動作。哈!是在產卵,第一次遇在野外遇到鍬形蟲產卵。約10分鐘後,母蟲停止了重複的動作,她沒有直接鑽出外面,繼續在樹皮內爬行一小段才爬出來。聰明,如此任誰也不知道她卵產在何處。
糟糕!我居然笨得忘記拍照,趕快從腰間拿出數位相機拍幾張,母蟲繼續尋找合適的產卵點。蚊子來了,在我猛揮蚊子的同時,母蟲驚覺旁邊一個龐然大物盯著她。第二張圖可看到她身子抬起,快速移動起來;之後耗了約10分鐘,她堅持不產卵,只是躲在自認為安全的裂縫中。我好奇地稍微扒開樹皮往裡看,可以清楚的看到剛剛產卵處的痕跡;或許母蟲已在朽木其他處產過多個卵了,這顆卵掩飾的不是那麼好。經過這個動作後母蟲應該暫時不會產卵了,只好繼續完成我的登山行程。
登完山回程再度經過相思倒木,不見母蟲蹤跡,輕輕靠過去仔細尋找後發現母蟲鑽進上圖這個樹皮裂縫中,感覺依舊是在作產卵的動作;想瞧個清楚必須把臉貼在地上,我還沒這麼“敬業”不想這麼親近大地。不打擾她了,就此離開。這次有幸遇到扁鍬形蟲產卵,母蟲並非直接由樹皮咬入朽木中,而是在樹皮與朽木之間的空隙找尋合適地點;或許在繁殖鍬形蟲的時候,樹皮與產卵木之間妥當的擺設可增加產量。可惜自己這幾年很懶得養蟲,只好等“動能”來的時候再試試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