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條瓢蟲 台北市 中山區.jpg
台北 中山區

鞘翅目 瓢蟲科  雜食性瓢蟲  瓢蟲亞科

Cheilomenes sexmaculata (Fabricius) 六條瓢蟲

 Menochilus sexmaculatus  Fabricius

別稱:六斑月瓢蟲

六條瓢蟲 幼蟲 蛹 台大校園.jpg
幼蟲&蛹 台大校園

特徵:體長4.0~5.5mm,體色變異極大,由近乎全黑到橙紅色點綴著黑色斑紋都有。台灣最常見的類型為翅鞘具【細十字黑紋加上四條黑斑】的「台灣標準型」,其他體色如【寬十字黑紋四塊紅斑】的「四斑型 」也算常見。至於 「日本標準型」---翅鞘【幾近全黑僅前後餘些許紅斑】的樣式,在台灣很難遇到,數量稀少。另外 印度的【全黑】型,則未曾聽過在本土出現的紀錄。

六條瓢蟲 羽化 台北 信義區.jpg
羽化 台北 信義區

部分體色變異大的瓢蟲,直接由翅鞘斑紋判斷種類較困難,可由前胸背板的斑紋分辨。六條瓢蟲前胸背板為黑色,前緣具半圓形環狀白色斑紋,大部分個體白色斑紋兩側各有一條往前胸背板中央延伸的斑紋,可由此與其他外觀相似種類區別。

六條瓢蟲 台大校園.jpg
新鮮個體 台大校園

分布:中國、印度、阿富汗、日本、琉球、台灣、海南島、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尼、澳大利亞、波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 等地。台灣分布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地區,都市內綠地亦常見,是做常見的瓢蟲之一。

六條瓢蟲 竹北(1).jpg
標準型 新竹 竹北

六條瓢蟲外觀與 波紋瓢蟲或 錨紋瓢蟲類似,但一般而言體型小很多。我自己的感覺,一般市區綠地及郊區莊稼最常見的瓢蟲有兩種,一種為 赤星瓢蟲(Lemnia swinhoei),另一種就是 六條瓢蟲。但兩種瓢蟲習性不同,除了都常出現於草本植物外,赤星瓢蟲喜歡出現於 竹子及喬木上,六條瓢蟲則容易出現於灌木上;可能是因為喜歡獵食的蚜蟲種類不同而有此分別吧。

六條瓢蟲 台北市 大安區.jpg
四斑型 台北 大安區

上述的習性讓 六條瓢蟲成為最容易遇到的瓢蟲,但是相較於其他瓢蟲,他個頭太小、動作靈活,拍回來的照片模糊的居多,絕大部分不堪用。本文所用照片不是很清晰請見諒,將就點看吧。

六條瓢蟲 竹北.jpg
日本標準型  新竹 竹北

另外 六條瓢蟲似乎全年可見,當其他瓢蟲躲藏集體過寒冬之時,還是常見群聚的 六條瓢蟲在草本植物及灌木叢上出現,可發現 幼蟲、蛹、剛羽化個體、成蟲 同時出現,在那裏 獵食、交配、追逐...等等。但別以為她們會一直留在那裡,當天氣變差或是蚜蟲被吃盡時,全體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瓢蟲相關種類請點選:瓢蟲總科目錄

參考資料:瓢蟲‧瓢蟲 虞國躍著 王效岳審訂

                 昆蟲圖鑑 遠流出版社 張永仁撰文‧攝影 朱耀沂審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