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edrella nodiflora (L.) Gaert. 金腰箭 [菊科]
別稱:墨點歸
特徵: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25~90cm或更高;被伏貼的剛毛,老株脫落。葉,長橢圓形至卵形,長可達12cm;葉脈三出,兩面被伏貼的剛毛。頭花徑約1cm,腋生,單一或2~7個簇生;總苞卵狀圓柱形,苞片數個;舌(邊)狀花黃色,長橢圓形,先端常淺2裂;筒(心)狀花黃色,數量多於舌(邊)狀花。瘦果兩型,雌花瘦果倒卵狀扁柱形,兩性花瘦果倒圓錐形;長度都約0.5cm,具2芒狀冠毛。
分布:原產於 熱帶美洲,以廣泛擴展至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台灣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地區,北部少見,中、南部為常見雜草,南部地區,市區、城鎮空地、花圃也可發現蹤跡。除寒冬外,全年可見開花。
對我而言,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是陌生的雜草,北部路旁、安全島常見的類似 菊科(COMPOSITAE (ASTERACEAE))小黃花,清一色都是 金腰箭舅(Calyptocarpus vialis)。這兩種外觀有些相似的小野菊都是歸化種,前者早在1912年即出現在 台灣,算早期的歸化植物;後者於1980年代引入,環境綠化植被所需,短期間遍布公園、安全島;兩種都是野外常見雜草,族群都擴展至低海拔山區。
金腰箭舅(Calyptocarpus vialis),個子非常矮小,市區水泥裂縫、泊油路旁長出的個體,幾乎平鋪在地上;郊區或淺山偶見稍高個體,也頂多10~20cm。初見 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在 台南 孔廟的綠地裡,一樣是高約20cm的矮小雜草;之後在 苗栗 大湖、彰化 八卦山皆見到高逾50cm的個體,當時實在是認不出是誰。
如今,高近1m的群落也見到了,顯然它比 金腰箭舅(Calyptocarpus vialis)大上許多。1棵近100cm高的植物,開著零星數朵不及1cm的小小花朵,與植株不成比例花朵,很難受人關照。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在 台灣發表已逾百年,在雜草中佔有一席之地,最常出現在菜圃、果園邊緣,路旁空地或廢耕地也常有它們蹤跡,不論是否受關照,早已是中、南部常見雜草。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