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油菊 雪霸國家公園 觀霧.jpg
雪霸國家公園 觀霧

Dendranthema arisanense (Hayata) Y.Ling & C.Shih  阿里山油菊  [菊科]

Chrysanthemum indicum L.

Chrysanthemum arisanense Hayata

別稱:阿里山菊

阿里山油菊 雪霸國家公園 觀霧(1).jpg
雪霸國家公園 觀霧

特徵:多年生草本,匍匐、斜升,多分枝;初生時密被毛,後變無毛,大型植株基部木質化成亞灌木,高度可達100cm。葉卵形,羽狀深裂,頂裂片較大;葉上表面背疏毛,深綠色,下表面被銀白色絨毛,呈灰綠色;裂片邊緣淺裂或有鋸齒,上部葉逐漸小。

頭花黃色,直徑約1.2cm,多數在莖枝頂端排列成複繖花序。總苞碟形至半球形,徑約0.7cm;苞片3~4層,卵形至長卵形,邊緣膜質稍成褐色;層總苞片窄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各層約等長。舌狀(邊)花雌性,長0.6~1cm;管(筒)狀(心)花多數,兩性。瘦果倒卵形,稍扁。

阿里山油菊 雪霸國家公園 觀霧(2).jpg
雪霸國家公園 觀霧

本種與 野菊(D. indica)相似,但葉裂的程度較深,下表面密被毛。

分布:特有種。分布於中、高海拔山區,通常出現於海拔1,500~3,200公尺之間。花期同長11~12月。

菊屬(DENDRANTHEMA)就是一般印象中的 菊花,小朋友繪畫裡的花朵,先畫一個圈圈,再加上幾個花瓣,就是這一種(屬)。一般而言,小朋友的圖畫,“圈圈”的部分都是黃色,也就是大部分 心花(管狀花)是黃色的,“花瓣”則顏色多樣,就是邊花(舌瓣花)有多種顏色,這就是一般觀念中的菊花。本屬(DENDRANTHEMA)台灣已發表5種,計有 阿里山油菊(D. arisanense)、蓬萊油菊(D. horaimontana)、油菊(Dindicum)、新竹油菊(D. lavandulifolium)以及 森氏菊(D. morii),其中 蓬萊(D. horaimontana)與 森氏(D. morii)邊花為白色,其餘邊花為黃色。

東晉詩人 陶淵明:『...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所稱的“菊”,應該也是指 菊屬(DENDRANTHEMA)的野花。陶淵明沒有提到喜愛的“菊”是什麼顏色,但個人一直認為是黃色,或許 菊屬(DENDRANTHEMA)各種野菊以黃色居多;也許受到 唐代農民起兵的 黃巢:『...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影響,想到 野菊腦待就浮現“黃色菊花”。台灣的野生 油菊(DENDRANTHEMA)淡淡的黃、純純的黃,不似同季節開花的 蔓黃菀(Senecio scandens)那般鮮豔,而是一種帶著追思、懷念的黃,一種“慎終追遠”的鵝黃色。

依據2018年的研究報告「臺灣產菊屬植物分類研究」將 新竹油菊併入 阿里山油菊。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