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cv. “Fernleaf” 鳳凰竹 [禾本科]
別稱:鳳尾竹
特徵:為 蓬萊竹(B. multiplex)之變異品種,與原種的差異在於 稈較纖細,枝亦較短。葉排列成兩排,10~20枚;葉披針形,細小,長2.5~6cm,寬0.5~1.0cm;葉耳長卵狀,突出,邊緣具棕色短毛。
分布:原發現於 東南亞,栽培歷史久遠,廣泛見於 中國、日本的園林、寺廟內。台灣根據文獻記載,於1906年由 日本引進,常修剪成約1公尺左右的高度,當作綠籬。本種相較於 蓬萊竹(B. multiplex)耐寒性較差,北部寒流過後,葉緣、葉尖容易枯黃。
鳳凰竹在 台灣栽培時間已超過百年,鄉野、山區偶可見到野化的植株,可能是房舍、莊稼廢棄後留下來的。這類野化植株外觀像是 蓬萊竹(B. multiplex),但稈徑細小,多在1cm以下,葉子成排密集,長度也明顯小很多,外觀與 蓬萊竹(B. multiplex)明顯不一樣。植株中常會出現返回如 蓬萊竹般大小的葉子,長在同一竹稈同一節結簇生的不同枝條之上,這是栽培種“返祖”現象。
台灣的 中國式庭園或占地較廣的寺院內不難見到 鳳凰竹,看起來是園藝品種,部落格本來不打算介紹它。在 士林 石角尋找標準的 石角竹(B. multiplex sub. viridistriata),一路循德行東路338巷往山上走,這是一條平行於仰德大道的狹窄車道,沿途別墅、農家、莊稼、墓園、...都有。發現一叢 鳳凰竹竹叢混於雜木林中,應該是早期農家栽植的,已經沒人管理;附近有不少 石角竹竹叢,兩者外觀差異很大,所以就寫下它。
本品種之原型來自 蓬萊竹(Bambusa multiplex)
禾本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禾本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竹圖鑑 呂錦明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