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竹山 元標.jpg
集山路、前山路與 橫街交叉路口的 三角公園,內有 元標基點

接續「148. 竹山 林圮埔老街 (二)」,竹山市區 集山路、前山路與 橫街交叉路口有一座 三角公園[上圖],公園內有 元標基點[圖1],解說牌介紹旁有 古井,現已加蓋不復見;這是 二戰時 郡役所儲備用水所需,郡役所以拆除,原址現為 竹山郵局。「元標」依據解說牌所述,是測量用基準點,背面刻著「大正12年12月1日」字樣。個人所知,明治29年(1896年)起 日本國土院的測量基石統一使用 小豆島產 花崗岩,31年(1898年)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39年(1906)年起 三角點測量,埋設基石都一樣是同樣材質;「元標」形式、材質都異於其他,應該不是國土院轄下機構測量用點位,會是 臺灣總督府各局埋設基石的基準點?

竹山 林圮埔老街(3).jpg

上面提到 郡役所,大正9年(1920年) 台灣行政區域大幅調整,州(廳)、郡(市)、庄(街)制度,『州』以下設『郡』,郡的範圍較今日的 縣來得小,但大於 鄉(鎮、市);郡役所即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機構,郡守為地方上最高長官。郡役所前設置儲備用水的水井,後方設置大型 防空洞,從 郵局及 警分局間可走到 防空洞[圖2],頂上種了整排 椰子樹,出入口旁還有一株 鳳凰木。防空洞旁市 日式宿舍群[圖3],目前閒置,保存狀況差強人意。三角公園旁的 台灣企銀竹山分行頗有特色,現代建築蓋上 歇山頂,與 台灣銀行草屯分行的 現代建築裝上 攢尖頂,都一樣吸引人。

竹山 天主堂.jpg
竹山玫瑰堂: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三段958號

警分局旁式 天主堂,這所 竹山玫瑰堂[上圖]屬於 台中教區,建築很典雅,據了解裡面 聖堂採中西合璧布置,有 龍柱、中國是亭閣裝飾,非常有特色。時間距 耶誕節很近,神父、修女和教友們似乎都很忙碌[圖5],我們只在外面拍照,不便入內打擾。一位先生走過來,說:『馬槽再兩天就布置好,很漂亮喔,記得來拍照。』,看來是來早了,只能答謝他了。天主堂再往前走就回到 下橫街路口,我們還想到導覽圖上的 冬筍市場、林杞公的墳墓看看,沒繼續前行,回頭走 集山路(舊台3線)往南。

竹山 林圮埔老街(4).jpg

冬筍市場在 集山路的 頂橫街、林杞街間的巷弄內,竹山名產「冬筍」這部分留在下一段再說,先來看看 林杞公的墓。由 集山路右轉 林杞路走到底便到古墓。林杞公是 漢人開發早在明 水沙連地區的先驅,時間在 明鄭時期,林杞公等人遇害地點,改稱 林杞埔,也就是今日的 竹山,這段開發史留一座古墓供憑弔。另外先介紹 集山路與 下橫街口的「庶煌診所」[圖7],林庶煌先生 東京的醫科學成回 台灣,於 昭和13年(1938年)開業。竹山街區所存在的老街屋不多,尤其是這種有著圓拱騎樓的街屋,注意其木造結構,是傳統梁架造型,不同於 日式結構,有興趣可注意兩者的差別。

竹山.jpg

這一堂趟 林杞埔老街之行大致上就是這樣,最後就剩 冬筍市場。竹山以“竹”為名,所產的 竹筍以 桂竹和 孟宗竹為大宗;聞名的 冬筍是 孟宗竹在秋、冬季節所發的芽苞,由於美味、數量少,價格昂貴,稱得上是“山珍”之一。孟宗竹 台灣習慣上稱它“貓兒竹”,“貓”的發音不是“niau”,而是“bâ”,就是罵脾氣古怪的老女人“老貓(láu-bâ)”的“貓”的發音,所以“貓兒竹”的音是“bâ-lî-tik”。孟宗竹是單桿散生的 竹子,屬於溫帶竹種,主要分布中、北低至中海拔山區,以中部栽培面積較大。這種 竹子桿徑粗,可達10cm甚至20cm,高度達20m,置身 竹林中仿若仙境,竹山附近的風景區 溪頭、杉林溪,都以 孟宗竹林美景著稱。

竹山 冬筍市場.jpg
竹山 冬筍市場

對著導覽圖,找到隱藏巷弄間的 冬筍市場,時間近11點,大部分攤商都收擔了,只剩下少數還在剝筍殼的擔子。問一下價錢,剝殼的一斤300多,沒剝殼要100多,比心裡預設的貴些,沒關係啦,都來了就買吧,結果就帶回幾斤“山珍”。孟宗竹 竹籜上有棕黑色粗毛,也就是說 孟宗竹筍外殼有毛,料理起來較麻煩。處理的方法很多種,精緻些的方式是剝殼前用火煨(烤)一下先除去粗毛,去殼後的筍還要削除粗糙部分;冬筍本來就不便宜,處理起來又厚(費)工,難怪是高價食材。餐桌上一盤滷冬筍肉塊,力勸 老爸吃吃看,一直推說牙齒咬不動的他嘗了一小塊說:『喔,真好吃...。』,將盤內剩下不多的 冬筍通通夾給 老爸,老人家吃得開心,值得啦!

其他城鄉請點選:城鄉地圖

參考資料:竹山鎮公所 老街漫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