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霧 雪霸國家公園界碑.jpg
觀霧 雪霸國家公園界碑

走了一趟 雪霸國家公園 觀霧遊憩區,來此地自然是先造訪「檜山巨木群」,這 5棵巨木與 山椒魚是 觀霧之寶。長久以來,檜山巨木一直是 觀霧主打的景點,請點選「城鄉雜記---145.觀霧 樂山林道 & 檜山巨木群」;至於 山椒魚,雪管處在2013年 觀霧成立了「山椒魚生態中心」,成為新寵兒。

觀霧(1).jpg
地圖掃瞄自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版』 一版「清泉」、「佳仁山」,地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1公里。補繪地標及道路,紅色線為林道,橙色線為步道。

觀霧的5棵神木都是 紅檜,台灣各地中海拔地區 針葉樹巨木也以 紅檜為主,原因是 紅檜成長速度較快,此處的“快”是與 黃快(扁柏)比較。扁柏成長速度據說只有 紅檜的1/3,材質又優於 紅檜,扁柏巨木自然較少。大鹿林道過20K指標後不久,會見到大型的「雪霸國家公園」界碑,別忘了旁邊就有棵 扁柏巨木。

觀霧 界碑 扁柏巨木.jpg
界碑 扁柏巨木

這棵 扁柏巨木前一樣立了簡介牌,高45公尺,胸徑1.9公尺,胸圍5.97公尺,樹齡約500年,較 檜山巨木群的 3號巨木高出許多,也較粗壯。如此等級巨木值得特別寫一篇遊記,但是前一篇「觀霧 樂山林道 & 檜山巨木群」一口氣介紹 5棵巨木,還包括 1、2號巨木這樣超級大樹;這一篇單寫一株有厚此薄彼之嫌,選一些這一趟所拍的花花草草,充實本篇內容。

動、植物篇

觀霧 界碑旁的 扁柏巨木.jpg

[圖a]長萼瞿麥(石竹科):台灣瞿麥與 長萼瞿麥為變種關係,區分上看法分歧。根據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說法,兩變種間的差異在,前者花瓣表面常缺髯毛,後者通常有髯毛。新的說法則是將 台灣瞿麥併入 瞿麥中,取消 台灣瞿麥這個變種。
[圖b]紫花地丁(菫菜科):產於中、高海拔的 菫菜,中海拔地區如 觀霧、思源埡口等地,是較易遇上它們的地點。葉子披針形,開花時則呈三角狀披針形,葉形會變化,增加辨識困難。
[圖c]秋鼠麴草(菊科):與 鼠麴草很類似,一樣具有亮黃色總苞,區別的方式是本種花柱較花冠筒長,就是花前面一節黃色較長,鼠麴草通常短很多。對了,它葉子看起來很綠,僅葉背被白色綿毛,不似 鼠麴草葉兩面顏色都很淺。
[圖d]阿里山油菊(菊科):這個就是印象中最標準的 菊花,陶淵明應該是喜愛這樣的 菊花。菊屬(DENDRANTHEMA) 台灣原生5種,除本種外個個是稀有植物。本種說常見也非隨處可見,總得到海拔約2,000公尺山區才能遇上。

老樹相關文章請點選:老樹地圖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參考資料:雪霸國家公園 觀霧遊憩區

                 林務局 台灣山林悠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