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蜻蜓科
Urothemis signata yiei Asahina 褐基蜻蜓
別稱:赤斑曲鈎脈蜻
特徵:中型蜻蜓;體長46~50mm,後翅長38~40mm。雄蟲,複眼上紅色下黑褐色,額部暗紅色。合胸紅褐色,合胸側具3條不明顯暗紅色斜紋;腹部紅色,第8、9腹節背側具黑色斑紋,此為本種辨識特徵之一。翅透明,基部具深褐色斑紋;端部具少許淡褐色斑紋,翅痣黃褐色,前翅翅脈橙色,後前翅脈前緣部分亦橙色,其餘部分黑褐色。足部前足、中足腿節外側紅色,內側黑灰色;後足基節、腿節基部紅色,餘黑灰色。
雌蟲,體型同雄蟲,複眼上紅褐色下藍灰色;合胸黃褐色,合胸側淡黃褐色,具3條斜黑色細紋。腹部黃褐色,腹背顏色較深,背側略帶橘色;每一節腹節底部具黑色斑紋,第8、9腹節背側具明顯黑色斑紋,有時第7節亦有黑斑。翅透明,基部具深褐色斑紋,端部具淡褐色斑紋。足部各足腿節基部黃褐色,餘黑褐色。
分布:Urothemis signata廣泛分布於 印度、斯里蘭卡、阿薩姆、緬甸、越南、馬來半島,中國、海南島、香港、台灣、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小巽他群島、新幾內亞以及 澳大利亞,被區分為數個亞種。分布於 印度到 中國、海南島、香港者為 Urothemis signata signata原(承,指)名亞種,Urothemis signata yiei亞種僅分布於 台灣。
本種各亞種間主要以腹部背側黑色斑紋區分,台灣產 Urothemis signata yiei亞種僅在第8、9腹節背側具黑色斑紋,偶有第7腹節亦具黑色斑紋者,為特有亞種。分布於平地、低至中海拔山區,棲息於池塘、沼澤等水域,會停棲於水域周邊枯枝端部。成蟲出現時間通常在5~10月,以7、8、9月數量較多,雖常見,但多零星出現。
常見,有著複眼紅色、合胸及腹部鮮豔紅色的雄蜻蜓,除 褐基蜻蜓(Urothemis signata yiei)外,另有 紫紅蜻蜓(Trithemis aurora)和 猩紅蜻蜓(Crocothemis servilia servilia)。其中 褐基蜻蜓體型最大,8、9腹節背側的黑斑是特徵;紫紅蜻蜓(Trithemis aurora)體型較小,合胸、腹部偏紫色,第9、10腹節側邊具黑斑;猩紅蜻蜓(Crocothemis servilia servilia)略大於 紫紅蜻蜓,體色偏朱紅色,腹背中央有黑色線紋,翅較透明;稍仔細,不難分辨。
蜻蜓相關種類請點選: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的蜻蛉 汪(良仲)澤宏
臺灣120種蜻蜓圖鑑 曹美華
台灣蜻蜓
嘎嘎昆蟲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