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芎林 廣福宮 牌樓.jpg
芎林 廣福宮 牌樓

三山國王是 潮州人的鄉土神,潮州屬 廣東省粵東地區,方言以 潮汕話為主,部分說 客家話,潮汕話與 客家話交界區域的居民通兩種語言,不論 潮汕人或 客家人全都信仰 三山國王。拓墾時期,先民渡海來台以 泉州人、漳州人、客家人和 潮州人為主。這裡多了 潮州人,何故?端看 台灣在 清代就有上百座 三山國王廟,即可推敲 潮州移民有一定的數量。當然,粵東地區如 梅州(嘉應州)的 客家人也以 三山國王為保護神,可以說 三山國王是 潮州人和 客家人的保護神,但並非所有 客家人都信奉 三山國王。

芎林 惠和宮 三山國王.jpg
芎林 惠和宮 三山國王

長期以來 潮州人移民在 台灣像消失了一般,這與整個 南洋地區的 華僑結構似乎不符,但以 台灣超過200座的 三山國王廟數量來看,潮州人移民到此也有相當的數量。要追究原因,想必有 歷史學者著手研究,有爭論也是必然的。個人以為 日治時期的戶口制度也是原因之一,講 閩南話種族攔寫『福』,講 客家話種族攔寫『廣』,潮州屬 廣東省,但 潮汕話屬於 閩南系,是不是大批的 潮州人種族攔被填上『福』呢?講 客家話的 潮州人自然是寫『廣』,這可能也是 台灣人長久以來認為 潮州人都是 客家人的原因吧。粗淺地討論 三山國王的信仰後,回歸主題,來看看整個 芎林 三山國王信仰圈的三座代表廟宇。

福昌宮

芎林 石壁潭 福昌宮.jpg
福昌宮:新竹縣芎林鄉石潭村8鄰128號

漢族移民對 芎林的開墾始於 乾隆40年(1775年),由 粵籍的 姜勝智與 劉承豪為首墾,姜勝智為 潮州人,於 乾隆49年(1784年)迎請原鄉 廣東 揭揚的 三山國王在 石壁潭建廟,祈求平安,即今日之「福昌宮」。隨 粵籍移民漸增,墾地擴展至 九芎林,於 嘉慶5年(1800年)再建 廣福宮;隨 九芎林發展,廣福宮成為 芎林地區祭祀圈最廣的 三山國王廟,但其與 福昌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福昌宮後山坡有一株 大樟樹,有興趣可連結「城鄉雜記---246.芎林 石壁潭 福昌宮 與 大樟樹」觀看。

芎林 石壁潭.jpg

大正9年(1920年) 台灣行政區域大幅調整,將堡里時期 竹北一堡之 九芎林庄、石壁潭庄、王爺坑庄、水坑庄、中坑庄、倒別牛庄、下山庄、上山庄、崁下庄、柯子林庄、山豬湖庄、鹿寮坑庄等12庄合併成 芎林庄,廣福宮的位置在原 九芎林庄,為 芎林庄的核心,自然成為祭祀圈最廣的 三山國王廟。但最早創立的 福昌宮仍是 石壁潭庄與 王爺坑庄的信仰中心,也就是今日 石潭村和 永興村的範圍,這與灌溉水圳有著密切關係,兩庄的灌溉水源皆為 石壁潭圳系統。

廣福宮

芎林 廣福宮.jpg
廣福宮:新竹縣芎林鄉文昌街廣福巷45號

隨著 大芎林的發展重心逐漸移至 九芎林,嘉慶5年(1800年)由 先民 姜勝智、劉承豪在 九芎林建立 廣福宮,廣福宮成為 九芎林庄、水坑庄、中坑庄、倒別牛庄、下山庄、上山庄、崁下庄、柯子林庄等8個庄的信仰中心,也就是祭祀圈含蓋今日 芎林村、水坑村、中坑村、新鳳村,以及 上山村(含 崁下庄)、上山村和 文林村等7個村。以上各庄主要由 姜勝智、劉承豪兩大家族合力開墾,隨著 潮州裔的 姜氏家族將重心移往 北埔,劉氏家族成為首墾,大芎林地區遂成為以 客家籍為主的開墾區。

芎林.jpg

與 廣福宮相鄰的 天綠堂即 劉氏家族宗祠,天綠堂樓高三層,相當華麗。入口門樓寫著「鐵漢第」,讓人聯想開墾之初的辛勞,除與 原住民間的衝突外,漢人之間的角力、與 官方的周旋以及天災、水患,劉氏家族成為 芎林開發的支柱。一直以來 廣福宮為 芎林的核心,廟埕牆上留有三面古石碑,最早的是 同治6年(1867年)的「奉憲示禁碑」,內容描述與墓葬風水有關。另外兩面是義渡碑,有 光緒20年(1894)的「九芎林街前義渡」碑以及 大正4年(1915年)的「義渡」碑,內容提及義渡同時列舉捐贈義渡者姓名。

惠和宮

芎林 惠和宮.jpg
惠和宮:新竹縣芎林鄉10鄰97號

秀湖村與 五龍村、華龍村是 芎林鄉最南邊的村落,兩村落與 橫山鄉相連幾個村關係密切,屬同一信仰圈。秀湖村即 山豬湖庄,而 五龍村和 華龍村即 鹿寮坑庄,加上 橫山鄉的 大肚村(大肚庄),共同祭祀的 三山國王廟為 惠和宮,當地人稱「王爺宮」。惠和宮創建於 乾隆57年(1792年),為首墾 劉承豪家族創建廟宇,為 新竹地區 客家人最早建立的廟宇之一[註]。廟宇建立之時,是 漢人開墾的最前線,隨著 漢人循 大肚溪河谷推進,大肚庄、橫山庄、沙坑庄逐漸開發,山豬湖成了集散地,還曾經有輕便鐵路站。

[註]:惠和宮據信為 客家人在 新竹地區第二座廟宇,第一座是建立在 竹北二堡 中崙庄的 三官大帝廟,就是今日 新豐鄉 溪南 中崙【三元宮】。惠和宮的歷史早於 潮、客合建的 廣福宮,因為考量搭配 新竹地區 客家人第一座 媽祖廟【五和宮】,兩座廟在同一張地圖,所以調整順序。

芎林 鹿寮坑.jpg

五龍村的 五和宮,這是一座 媽祖廟,創建於 嘉慶元年(1796年),時間稍晚於 惠和宮,神像請自 汕頭 媽嶼 放雞山天后宮,所以本廟祭祀時會將雞放生,以示紀念祖廟。五和宮是 新竹地區 客家人第一座 媽祖廟,其祭祀圈稍大於 惠和宮,涵蓋 五龍、秀湖、大肚、橫山及 沙坑5個村落,原因是 橫山庄在 光緒元年(1875年) 國王宮落成,有自己的 三山國王。芎林鄉平原帶除上述四座廟宇外,位於 芎林文林路的 文林閣也是座香火鼎盛的廟宇,文林閣創建於 同治(1856~1875年)年間,原是 舉人 鄧觀奇(兆熊)塾堂,由塾堂發展為文祠,之後成為地方大廟,祭祀 三恩主和 文昌帝君。

其他寺廟請連結:寺廟地圖

參考資料:台灣三山國廟全集  陳中道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