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anum vulgare L. 野薄荷 [唇形科]
Origanum vulgare L. var. formosanum Hayata
Micromeria formosana Marquand
別稱:台灣野薄荷、牛至(中國)、滇香薷
特徵: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植株高一般在30~60cm,可達70cm;中、上部多分枝,分支頂端著花。莖直立或斜生,常呈紫色;四稜形,被毛,具節,節上有纖細鬚根。葉對生,闊卵形、卵形至長卵形,長1~2.5cm,寬0.5~0.8cm;先端鈍或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全緣或有稀疏的鋸齒,上、下表面皆略具毛;葉柄長0.1~0.4cm,密被毛。
花,多數、密集,呈繖房狀圓錐花序。苞片長橢圓狀倒卵形或倒披針形,有毛茸,綠色或帶紫色,長 0.5cm。花萼鐘狀,長0.3cm,被毛;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苞片及萼筒呈暗紫紅色。唇形花,花冠紫红、淡红色至白色色,花冠筒鐘狀,長0.5~0.8cm;2唇,上唇直立,下唇擴展而3裂;雄蕊4 枚,伸出花冠外,子房光滑,花柱呈不整齊的2裂。小堅果4枚,長卵形,藏於宿存萼筒內。
分布:遍及 歐、亞兩洲溫帶地區、北非亦有分布,外觀變化大,原本區分出多個亞種及變種,目前傾向不再做細分。台灣分布於全島2,600~3,800公尺高山地帶,多出現於向陽坡地,散生或群生;許多高山步道都能見到,高山碎石坡的植株常呈低矮狀。花期一般在6~10月,同一植株花期長,不間斷持續綻放。
本篇所描述的 野薄荷(Origanum vulgare)非 坊間、商店所稱的 野薄荷(MENTHA),它是 野薄荷屬(牛至屬;ORIGANUM)成員;ORIGANUM葉子一樣具有淡淡香氣,與 薄荷(MENTHA)香不太一樣,義大利料理上頭撒的綠色香料,這種也在其中。野薄荷屬(牛至屬;ORIGANUM)下約有20~30種,主要分布於 歐洲和 中亞,廣大的 中國就有這一種,稱 牛至或 野薄荷(Origanum vulgare),台灣高海拔產的也是這一種。
書上或網路上很容易見到 野薄荷(Origanum vulgare)的介紹,因為曾經被認為是特有變種而稱它 台灣野薄荷;個人對他興趣濃厚,可惜以往找野花、野草海拔最高也僅到 大雪山、思源埡口,無緣見到。「太魯閣、合歡山之旅---(二) 碧綠神木、大禹嶺 & 合歡山、武嶺」在 大禹嶺路邊發現它,與想像中差異很大,第一時間還不認識。一直以為它是低矮的野花,沒想到加上土堆高度直達腰際,對 野薄荷(Origanum vulgare)算是重新認識了。
唇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唇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七卷 鐘詩文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