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cuta japonica Choisy 日本菟絲子 [旋花科]
Cuscuta japonica Choisy var. japonica
別稱:金灯藤
特徵:一年生寄生草本,莖肉質,粗壯,徑通常1~2mm,粗壯莖徑可達4mm;纏繞性,淡黃色,長帶紫紅色瘤狀斑點,無毛。以吸器穿入寄主莖中吸取養分。葉退化成細小鱗片,肉眼難以觀察。
穗狀花序長可達3cm以上,基部常多分枝;花簇生,5~6花。花萼碗狀,5深裂,裂片相等或不相等;肉質,約2mm,先端尖,表面常有瘤狀突起。花冠圓柱狀或喇叭狀,綠白色至乳白色,先端5淺裂,裂片細齒緣。雄蕊5,子房球形,花柱細長,柱頭2岔。蒴果卵圓形,長5mm,成熟時褐色。
分布:原生於 日本,已歸化於 東亞諸地區,包括 朝鮮半島、中國、台灣和 越南。台灣在 民國89年(2000年)以後發表為歸化種,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北部偶爾可見。花、果期以夏、秋為主,冬季亦有機會見到。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因出版時間較早,第肆卷中 CONVOLVULACEAE(旋花科) CUSCUTA(菟絲子屬)僅列出 菟絲子(C. australis)、中國菟絲子(C. chinensis)、台灣菟絲子(C. japonica var. formosana)三種。在 民國89年(2000年)以後,平原菟絲子(C. campestris)、日本菟絲子(C. japonica var. japonica)被發表為 台灣新紀錄種,台灣的 菟絲子屬(CUSCUTA)植物增加為5種,後兩種新紀錄種成為常見的種類。
日本菟絲子(C. japonica var. japonica)屬於大型的 菟絲子(CUSCUTA),通常寄生在樹上,嚴重危害被寄生的樹木。本種與 台灣原生的 台灣菟絲子(C. japonica var. formosana)是變種關係,兩變種的分辨以花冠筒長短以及柱頭裂片的形狀的來區別。因未見過後者實體,所謂 台灣菟絲子(C. japonica var. formosana)花冠筒較長,是否很明顯並不明確。本種另有一變種 川西菟絲子(C. japonica var. fissistyla)差異一樣不明顯,總之,遇到變種常讓人頭疼。
旋花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旋花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六卷 鐘詩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