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cus microcarpa L. f. 榕樹 [桑科]
Ficus microcarpa L. f. var. microcarpa
Ficus retusa L.
別稱:正榕、榕、鳥松、黃金榕
特徵:雌雄同株,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15~25m,樹徑達0.5m;樹幹呈淺灰色至深灰色,具下垂氣生根,觸地可另成樹幹,擴展成龐大的樹冠層。葉薄革質至革質,光滑,多少具光澤,長4~8cm,寬3~4cm;倒卵形或橢圓形,全緣,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葉柄長5~10cm,托葉披針形,脫落後形成葉痕。
隱花果腋生,單生或成對,無柄,基生苞片3,闊卵形,宿存。榕果球形或扁球形,徑寬0.5~0.8cm,綠色,成熟時紅色或紫黑色。隱花果看似果實,其實是花軸膨大成花托,將花包藏於內,稱為「隱頭花序」,雌花、雄花、蟲癭花生於花托內壁,花序頂端有微孔,特定 榕小蜂會鑽入授粉。
分布:原生於 南亞、東南亞到 東亞地區,以及 澳大利亞、大洋洲諸群島。包括 印度、斯里蘭卡、阿薩姆、緬甸、泰國、中南半島,中國、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蘇門答臘,澳大利亞、新幾內亞、新克里多尼亞、密克羅尼西亞。
台灣分布於平地、低至中海拔山區,遍及所有城鎮、鄉里都見的到;榕樹在 台灣最普遍的樹種,絕大多數小朋友認識樹種都是從 榕樹開始。小枝上有托葉脫落後的葉痕,是 榕屬(FICUS)重要的特徵,可與其他樹木區分。各鄉鎮巨大的榕樹常建祠祭祀,與民間信仰的 土地公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榕樹強健、耐空汙,曾經是各縣市行道樹熱門樹種之一,但近年新開闢道路很少選用本種。
榕樹是最好認得的樹種,住家、馬路、學校、公園、廟埕、...算是無所不在,太熟悉反而照片很少,近期補拍特徵照片才拼湊這一篇。部落格 榕屬(FICUS)喬木介紹超過10種,外觀各有不同,除 榕樹(F. microcarpa)的 隱花果無柄外,其餘皆有柄;通常大街小巷中,原生的 榕屬(FICUS)喬木可能出現本種、菲律賓榕(F. ampelas)或 澀葉榕(F. irisana),隱花果無柄就是 榕樹(F. microcarpa),不會搞錯。
榕樹(F. microcarpa)這麼容易辨別嗎,若考慮變種或品種,那可會讓人瘋掉。幾本指標性圖鑑曾列出 傅園榕(F. microcarpa var. fuyuensis)、小葉榕(F. microcarpa var. pusillifolia)、厚葉榕(F. microcarpa var. crassifolia)、 鵝鑾鼻藤榕(F. microcarpa var. oluangpiensis)、...等,加上諸多園藝品種,如 黃金榕、圓葉榕、細葉榕、...相當多品系。光是 榕樹(F. microcarpa)討論可以沒完沒了,其中許多品種的學名是裸名,搞不清究竟,這些待弄清楚後再貼。
桑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桑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四卷 鐘詩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