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吉慶是廟宇常見的裝飾,除了鄉間、聚落的地方廟宇外,一般規模較大的廟宇,有些會有祈求、吉慶的裝飾。稍華麗的廟宇,進入廟門的兩邊內牆是裝飾重點,因左右相對而有“對看牆”的稱呼,左邊(面對右側)有“龍”的圖案,右邊(面對左邊)是“虎”的圖案;通常祈求、吉慶裝飾也是在這個位置,常見“祈求”在龍邊、“吉慶”在虎側分嵌在對看牆兩邊。
一般地方公廟規模較大,通常分為三川殿、大殿兩進,三川殿廟門前的步口廊,兩邊對看牆“中垛”的位置通常是“龍虎垛”,也稱“龍虎堵”,其旁邊就是祈求、吉慶,自成一塊垛,有“祈求吉慶堵”的稱呼。最常見的“祈求吉慶堵”是龍邊一位少年將軍拿著一面旗、吊一個球,虎邊少年將軍執著一支戟、吊一面磬,這就是「祈求吉慶堵」。
祈求吉慶堵也不一定是兩位少年將軍,有時是兩位童子,也有是兩位武將;也有一邊是一位將軍舉旗、一個童子拿球,另一邊是一位將軍持戟、一個童子提謦。有時會加上獅子或象等祥獸伴隨,也常見兩邊旗、球、戟、罄皆備齊,沒區分哪邊是祈求堵、哪邊是吉慶堵,總之隨匠師自由發揮,“龍虎堵”與“祈求吉慶堵”幾乎是相伴相隨的。
稍具歷史的廟宇“龍虎堵”與“祈求吉慶堵”大都為石雕或泥塑,與 步口廊的龍柱、石獅、透雕窗等組成三川殿最重要的“秀面”。在對看牆的部分,中垛的位子“龍虎堵”佔據最大空間,是目光的焦點,“祈求吉慶堵”通常在“龍虎堵”外側,一樣居重要位子,但面積小上許多。這幾面堵是入廟之前重要裝飾,許多尚且是廟宇改建留下的老廟構建,是個人看廟的重點之一。
曾經聽過廟宇導覽老師說,入廟從龍邊進去,所以“祈求堵”在龍邊,拜拜後得到祝福,從虎邊出來,所以“吉慶堵”在虎邊。這樣的說法不能說錯,但卻是有瑕疵的。上面說的“祈求吉慶堵”有時是兩邊四樣器具皆備齊,祂就是「祈求吉慶堵」,並未區分“祈求堵”或“吉慶堵”。嚴格說起來,進廟也沒規定要從龍邊進去、虎邊出來,這只是廟宇動線或習慣的問題,依照每座宮廟規畫走即可。
祈求吉慶也成為門神彩繪的題材,絕大多數出現在梢間,就是最邊邊的門。門神中的 祈求吉慶以童子造型居多,也有繪製成少年武將或青年將軍的情形,依繪師創作而不同。門神的搭配組合與“祈求吉慶堵”一樣是多樣化的,因為多為梢間門神,龍虎邊加起來有四扇門板,變化比只有一對的“祈求吉慶堵”還多,有時會搭配其他祈福童子共組一套門神。
以「祈求吉慶」的門神來說,個人較喜歡每位童子各執一物的門神,清楚地代表“祈”、“求”、“吉”、“慶”意思,簡單明瞭,這一篇所貼都是四扇門分別單一代表一個字的組合。但以門神的多樣性而言,「祈求吉慶」門神另有其他的變化,不一定都是四扇門分別以“祈”、“求”、“吉”、“慶”四幅來呈現。
祈求吉慶門神有一扇門旗、球、戟、罄皆備齊,或兩扇門一為旗、球,另一為戟、罄,再搭配招財、納福等童子,成為兩組門神,也有四位童子各拿旗、球、戟、罄成為完整四扇門組合的情形。本篇「祈求吉慶(一)」先貼這種組合,其他組合請參考「台灣的門神---祈求吉慶(二)」。
門神相關文章請點選:門神系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