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蜻蜓科
Orthetrum japonicum internum McLachlan 扶桑蜻蜓
特徵:中型蜻蜓;體長44~45mm,後翅長33~35mm。雄蟲複眼藍綠色。合胸部黑色,兩側各具兩條黃色斑紋,合胸背側覆蓋藍灰色粉末;腹部黑色,腹背覆蓋粉末而呈藍灰色,腹面有黃色斑紋;足部黑褐色。翅透明,微黃,翅痣深褐色,翅基部具小區域深褐色斑紋。
雌蟲複眼藍綠色,合胸黑色,背側及中胸具黃色斑紋,兩側各有兩條黃色斑紋。腹部黑色,1~8節背側中央具黃色斑紋,兩側亦具黃色斑紋。翅痣深褐色,翅基部具小區域深褐色斑紋。未熟雄蟲合胸、腹背藍灰色粉末較少,隨個體成熟度漸明顯。
分布:中國、韓國、日本、台灣、越南。台灣分布於2,000公尺以下地區,同區域成蟲出現期很短,低海拔地區通常在3~4月,隨海拔增加出現時間延後,海拔600公尺地區約在5~6月,中海拔地區遲至9~10月份才出現。成蟲主要活動於梯田、水塘周邊,數量不多。
扶桑蜻蜓(Orthetrum japonicum internum)在 台灣的 灰蜻蜓屬(ORTHETRUM)中,體型偏小,合胸側有兩條明顯黃色斑紋,未隨成熟度增加而被他色粉末覆蓋,特徵算明顯。蜻蜓科(LIBELLUIDAE)中 疏脈蜻屬(BRACHYDIPLAX)的 橙斑蜻蜓(Brachydiplax chalybea flavovittata),合胸側一樣具兩條未被他色粉末覆蓋的黃色斑紋,但後者小許多,體長不超過40mm,實體不至於搞混。扶桑蜻蜓腹眼藍綠色,腹背除尾端外皆為藍灰色,橙斑蜻蜓複眼上部深褐色,腹部第6節以後呈黑色,注意特徵即可區分。
本種成群集中於局部區域,出現時間短,不是那麼普遍。雄蟲常出現於水域上追逐、纏鬥,休息時直接停棲於短草地或泥地上,不似其他 灰蜻蜓屬(ORTHETRUM)偏好棲於草莖上或突出物明顯處,因此停棲個體較不易被發現。交配後雌蟲以蜻蜓點水方式產卵,雄蟲跟隨於其上方護衛產卵,對於其他靠近的雄蟲,會激烈驅逐;雌蟲產卵時間長,點水一陣子會停下來休息,想拍停棲的雌蟲要把握這短暫時機。
蜻蜓相關種類請點選: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的蜻蛉 汪(良仲)澤宏
臺灣120種蜻蜓圖鑑 曹美華
台灣蜻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