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蜻蜓科
Brachydiplax chalybea flavovittata Ris 橙斑蜻蜓
Brachydiplax okinavensis (Oguma)
別稱:藍額疏脈蜻(香港)
特徵:中小型蜻蜓;體長34~38mm,後翅長26~32mm。雄蟲額部藍紫色,帶金屬光澤;複眼上部褐色,下部藍綠色。合胸部黑色,兩側各具兩條黃色斑紋,合胸背側覆蓋灰白色粉末;腹部黑色,腹背1~5節覆蓋粉末而呈白灰色,1~3節腹側具黃斑。翅透明,翅痣褐色,翅基部具深褐色斑紋。
雌蟲較雄蟲小,複眼上褐色、下藍綠色,合胸黑色,中胸前側具兩枚黃色斑紋,兩側各有兩條明顯黃色斑紋,另有不規則小黃斑。腹部黑色,1~3節腹背具黃色橫斑,4~7節兩側具圓形黃色斑紋。翅痣褐色,翅基部具深褐色斑紋。
分布:印度、東南亞、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台灣分布於1,000公尺以下地區,主要出現於湖泊或池沼上空及周邊草叢上,稚蟲對水質要求不高,都市公園內池沼亦可見其蹤跡。成蟲出現月份為4~10月,常成群出現,雄蟲好鬥,喜愛在水域旁草叢追逐;雌蟲多隱藏於旁邊樹林,僅產卵時才出現於水域,不容易見到。
疏脈蜻屬(BRACHYDIPLAX) 台灣已發表僅有 橙斑蜻蜓(Brachydiplax chalybea flavovittata),本種合胸無明顯他色粉末覆蓋,黃色斑紋明顯,與 扶桑蜻蜓(Orthetrum japonicum internum)特徵相似。但本種體型小,複眼上褐色下藍綠色,腹部第6節以後呈黑色,扶桑蜻蜓腹眼藍綠色,腹背除尾端外皆為藍灰色,注意特徵即可區分。
台北市區的 榮星公園 瑠公圳殘存水道原本有著穩定的 橙斑蜻蜓(Brachydiplax chalybea flavovittata)族群,近年某團體為了復育 螢火蟲,大肆清理這段殘存水域,重新整理生態池,已有兩三年不曾見到了。榮星公園原本一直有 螢火蟲,約廿年前一次大量野放 螢火蟲活動而消失,這回又為了復育 螢火蟲讓 橙斑蜻蜓匿跡,實在讓人無奈。
PS:根據志工表示,水池內出現 泰國鱧,可能是水生昆蟲消失主因。
蜻蜓相關種類請點選: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的蜻蛉 汪(良仲)澤宏
臺灣120種蜻蜓圖鑑 曹美華
台灣蜻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