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湧橋」是從小常由 長輩口中說出的一座橋,「276.三峽文物館」內文描述的 三峽人 大姨丈,家中就有一幅 李梅樹教授的 三峽橋作品。大姨丈說他讀 桃園農林學校時,常伴在 梅樹仙旁看他在畫 三角湧橋,有一回 梅樹仙就將畫好的作品給他,如獲至寶。這是一幅小小的油畫,一座三拱橋樑,就是 三角湧橋。
長輩們口中的 三角湧橋正式名稱是「三峽橋」,是一座橫跨 三峽河的拱橋,曾經是南北往來重要的公路交通橋樑。三峽橋完成於 昭和8年(1933年),由 杉村莊一設計,全長93公尺,有三座拱圈的 裝飾藝術(Art-Deco)風格橋梁。裝飾藝術(Art-Deco)起於 一戰前,流行於兩次大戰間,1930年完工的 紐約 克萊斯勒大廈就是典型的 裝飾藝術作品。
三峽橋的完工象徵 三峽的交通的轉捩點,昭和3年(1928年) 桃園大圳與12支線給水工程正式完工,大圳供水期取走大量水源,對 大嵙崁溪(大漢溪)的航運是個變數,陸運遂逐漸取代航運。隨著 大嵙崁溪(大漢溪)航運的不穩定增加,陸運相形重要,先是 昭和6年(1931年) 橫溪橋通車,7年(1932年)跨 新店溪的 昭和橋(光復橋)完工,8年(1933年) 三峽橋完成,台北、板橋、土城到 三峽公路全線直通。
民國51年(1962年)台灣公路整編,台灣西部除原本 縱貫公路 台1線外,另整編第二條縱貫公路台3線,北端即是利用 台北到 三峽這條汽車道路,再串連 中豐公路、台中南投道、...等等成為 台3線。三峽橋成為 台3線北段重要橋樑,隨著台3線交通流量快速增加,雙線道橋樑往返僅單線的 三峽橋成為瓶頸。民國67年(1978年) 三峽大橋(新橋)動工,隨著新橋通車台3線調整路線,三峽拱橋退出台3縱貫線。
三峽大橋舒緩了 三峽橋的負荷,但拱橋依舊是 三峽河兩岸重要交通橋樑,這座老橋是 台灣現存少數保存完整且具歷史代表風格之橋樑,於 民國96年(2007年)公告為古蹟。民國108年(2019年)由 新北市政府進行修繕,完工後禁行汽車,仍繼續供機車、行人使用,依舊是在地人使用頻繁的橋樑。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文化部 三峽拱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