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葉簇生卷耳 宜蘭 太平山.jpg
宜蘭 太平山

Cerastium fontanum Baumg subsp. triviale (Link) var. angustifolium (Franch.) Hara  卷耳  [石竹科]

Cerastium fontanum Baumg. var. angustifolium (Franch.) Hara

Cerastium holosteoides Fries var. hallaisanense (Nakai) Mizushima

Cerastium ianthes Will.

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 var. ianthes (Williams) Hara

Cerastium fontanum Baumg. var. angustifolium (Franch.) Hara

本文所貼的 卷耳(CERASTIUM)新的中文名稱它 狹葉簇生卷耳,因多數書籍仍以 卷耳稱之,因此標題仍保留 卷耳。

別稱:狹葉簇生卷耳、婆婆指甲草

狹葉簇生卷耳 宜蘭 太平山(1).jpg
宜蘭 太平山

特徵:一至二年生草本,高15~30cm,莖單一或叢生,近直立,背白毛及腺毛。葉卵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1.5~3.5cm,寬1~1.5cm,近無柄;兩面被短柔毛,具緣毛。聚繖花序,花梗密被長線毛,果期花梗彎曲下垂。萼片5,闊披針形,兩面被毛。花綻放時徑約1cm,花瓣5,白色,橢圓形,先端2淺裂;雄蕊10,花絲扁;花柱5。蒴果圓柱形,長0.8~1.0cm,約為宿存萼的2倍長,頂端裂10齒;種子褐色,具瘤狀凸起。花期5-6月,果期6-7月。

狹葉簇生卷耳 台7甲 思源啞口.jpg
台7甲 思源埡口

分布:廣泛地分布於 亞洲溫帶及暖溫帶地區,包括 伊朗、新疆、青海、蒙古、中國、韓國、日本、台灣、越南以及 西藏、印度北部。台灣分布於中海地區,為中海拔常見的卷耳(GERASTIUM),多出現在潮濕的草地邊。花期通常在5~6月,果期在6~7月。

本種(Cerastium holosteoides var. hallaisanense)在 台灣植物誌與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皆以 卷耳稱之,新的說法將 卷耳給了 Cerastium arvense,而本種稱為 狹葉簇生卷耳。本文依照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五卷之分類,學名也改為Cerastium fontanum subsp. triviale var. angustifolium

兩種卷耳比較.jpg

每寫一次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就頭疼一次,原本就不怎麼明白,又來個大變動,搞得暈頭轉向,抱怨在 球序卷耳(C. glomeratum)寫過,不再重複。這裡僅就老一些的書籍中沒列出的 狹葉簇生卷耳(C. fontanum var. angustifolium)和 球序卷耳(C. glomeratum)兩種做個比較。“簇生”和“球序”如何區分,意思都差不多,前者前面加個“狹葉”其實也沒“狹”到哪裡去,兩者無法從字義上去區別。較易區別之處在前者花瓣與萼瓣近等長,而後者花瓣長於萼瓣,上圖將兩種擺在一起比較,一目瞭然。

另外 狹葉簇生卷耳(C. fontanum var. angustifolium)通常出現在中海拔,中海拔所見到直立的 卷耳(CERASTIUM),大部分是本種;而 球序卷耳(C. glomeratum)的分佈以低海拔為主,一般在低山區或水田邊出現的都是它。至於取代 卷耳名稱的 Cerastium arvense呢,目前已知僅出現在 阿里山、塔塔加等地,偏好長在岩石環境。說到 阿里山那 阿里山卷耳(C. arisanense)呢,這種是匍匐性的,莖非直立狀,且花徑大很多;另外 阿里山卷耳(C. arisanense)已被歸到 繁縷屬(STELLARIA),現在也有以 阿里山繁縷(Stellaria arisanensis)的名稱稱呼它。

石竹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石竹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五卷 鐘詩文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