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長城  12、13號烽火台.jpg
居庸關 12、13號烽火台

溫榆河發源於 燕山山脈 定軍山,自 北京市西北方流入 華北平原,穿越山區所形成的河谷,是塞外進入中原的孔道。漢民族為防止北方的威脅,早在 春秋戰國時 燕國即已設寨,秦代在此修築關卡,至 漢代時已是具規模之關城,往後歷代多少繼續修築。居庸關谷地兩旁山巒重疊,林木蔥鬱,景色優美,「居庸疊翠」自古即為 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關長城.jpg
複製自百度地圖,標示重點文物同時加粗長城輪廓。

歷代以來不斷地構築 居庸關,元代此處雖不再是軍事要塞,依舊為 大都(北京)通往 上都(多倫)的交通要衝,百姓、官員,甚至 皇帝都常經過此處,因此修建行宮、寺院、花園。明代 居庸關再度成為軍事重鎮,且是扼守京城的重要關口,不斷地增築工事設下多重關卡,尤其 景泰年間大肆擴張防禦規模,1992年起修復 居庸關長城,即以此為基本架構。

居庸關 北關城樓.jpg
北關城樓,城台加上城樓高度達31.8公尺。

居庸關位於 八達嶺長城之南,是一座封閉型關城,橫跨 溫榆河上游 關溝谷地,西側陡峭、東邊稍緩,西山頂到東山頂直線距離1,150公尺,長城周圍4,142公尺。設25座 烽火台、角樓、鋪房,整個要塞區範圍有50多公頃。核心城區設 南、北券城關口,台基上建21公尺高城樓,兩城樓相距850公尺,關內建築物多集中於 南、北關城樓兩端。

居庸關長城(2).jpg

出租車師傅直接將車開到最裡(北)側停車場,於是就近在 北關城樓前購票,走進入口處,在登長城前先走入「北關城樓」券門內,這裡有一座道觀「真武廟」[圖1],是座合院式簡化的道觀。道觀的配置先是「靈官殿」,拱門內可見 王靈官立像,兩旁有 青龍孟章神君[圖2]、白虎監兵神君[圖3]塑像,進入內庭,兩邊偏殿各有六丁六甲12尊神像,大殿內則是 玄天上帝與 龜、蛇將軍等等多位部將。

居庸關長城4號鋪房、14號烽火台和13號烽火台.jpg
4號鋪房、14號烽火台和13號烽火

從「真武廟」邊階梯登上城牆上,由這個方向看掛著「天下第一雄關」的「北關門樓」[圖4]。「北關門樓」甕城城牆寬廣,展示著許多古砲,通過閘樓開始步上長城[圖5]。一開始幾段之字樓梯上至平台,很明顯是為了底下的公路而架高的,上面地圖幾處公路通過段也是如此,方便整個 居庸關長城的連貫。走過平台迎面就是非常陡的陡梯,直上至15(14?)號座烽火台,由烽火台內可俯瞰核心區[圖6]

居庸關長城(5).jpg

外側牆為“垛口牆”,高出內側“女牆”許多,城牆古道寬廣,經過4號鋪房後又開始轉陡,此時高度已超過河谷對面東山城廓最高點的「東山箭樓」,[圖7]照片最左端烽火台即「東山箭樓」。又是一段陡峭的階梯,14(13?)號烽火台[圖8]就在前方。因為地圖與現場看板兩者烽火台的編號略有出入,登臨時有些未注意,所以寫上兩個數字。

居庸關長城13烽火台遠眺 北京.jpg
13烽火台遠眺 北京

長城沿著山脊稜線闢建,城牆上道路寬闊,但兩側牆外窮崖絕谷,這一段就算沒建城牆,大隊人馬要翻越也不容易。稍緩處見到 3號舖房[圖9],舖房功能類似寢室,外觀就如同一般房舍。接著道路右轉陡,左側(南面)可遠眺 北京市區[上圖],照片左邊是 溫榆河上游 關溝谷地,昔日在河谷進入平元前另設「南口」關卡;右邊另有一谷地,是 南沙河支流 狻猊溝谷地,源頭就止於腳下的山巒。

居庸關長城(4).jpg

北關城樓線與 南關城樓線交會後,最後一小段爬升 13(12?)號烽火台到了[圖10],這是整個 居庸關長城最高處,遊客大多在此駐足休息,穿越烽火台底下,城牆盡頭就到此[圖12]。由垛口往下望,峭壁、巨岩構成自然的屏障,天險較勝人工修築的城牆。從 北關城樓口爬升至此花了近兩個鐘頭,途中拍石縫間蹦出的野花耽擱不少時間,停留沒多久便下山,[圖11]是兩線長城分叉處。

居庸關 2號鋪房回望13號烽火台.jpg
2號鋪房回望13號烽火台

南關城樓線路幅寬度明顯較窄,緩緩下行不久12(11?)烽火台[圖13]便到了,闢建在窄稜轉折處。這一段城牆烽火台、舖房距離較短,一個轉彎2號舖房、11(10?)號烽火台[圖14]便陳列在眼前。2號舖房所在處寬廣,舖房也很大,旁邊小棟的是衛生間,正在想山巔處無水源,北京又不常下雨,結果真的是無水的,不過倒是很乾淨。

居庸關長城(3).jpg

過11(10?)號烽火台,有一段急陡階梯,下方一座與2號舖房一樣較大型的建築物,且是西山長城唯一重檐建築,標示牌寫「西山箭樓」[圖15],這裡有販售紀念商品,子女們買了“登長城紀念牌”當作紀念。「西山箭樓」旁有導覽圖,標示小徑可達林間的各亭、閣,結果除長城主線其他小徑並未開放。逗留一段時間後繼續下行,狹窄的城牆古道轉緩後9號烽火台[圖16]出現,9號烽火台(敵樓)以後地圖、導覽、看板對烽火台標示編號一致。

居庸關 11號烽火台陡下西山箭樓.jpg
11號烽火台陡下西山箭樓途中所見 南關城樓、水庫。鐵路、...。

過9號烽火台有一段急陡下階梯,路幅很窄,剛好遇上幾團上行的觀光客,到這段陡梯速度放慢或停下來休息,狹窄的路幅無法消化,全擠在一塊。通過這一段後8號烽火台[圖17]已在眼前,又是一大群觀光團擠在角樓前,等待慢行時發現右側有一座孤懸的烽火台[圖20],不知有何軍事上的目的。接著一大段寬闊陡峭的階梯,直下到底下平台,7號烽火台[圖18]到了,這是西山這邊最後一座望樓,反方向的話則是第一座。

居庸關長城.jpg

一路上遇烽火台(角樓)或鋪房都要進去繞一繞或登頂,加上拍野花、購物,走到此已花費近3小時的時間,估計走東山那邊的長城至少要1~1.5小時,大家都累了,走一邊足夠了。決定將剩餘體力花在 南關門樓旁官署、廟宇建築群。由7號烽火台再下行約2分鐘,旁邊叉路走入,先是「表忠祠」,旁邊即是 官署建築群[圖19]

居庸關長城(1).jpg

在過水廊有入口處,有「戶曹行署」牌匾,整個官署有「中廳」[圖21]、「文儀廳」、「吏婿廳」、「寢室」等設施,此地有販售一些小玩意兒,沒細看不知是什麼。由「重門」走出往左到底是「城隍廟」[圖22],其布局與 北關城樓的「真武廟」類似但較大,由「前殿」進入庭園,兩邊是「土地廟」、「山神廟」,接續兩座「閻王殿」,大殿寫著「城隍殿」,大殿後方多了「寢殿」。「城隍殿」右(面對左)側山坡上有「疊翠書院」[最下圖],已改為 居庸關長城博物館。

居庸關 南關城樓amp;閘樓.jpg
居庸關 南關城樓&箭樓

離開官署區走入「南關城樓」[上圖]區域,寬厚的城牆上可以看到下方山腳的「馬王廟」,規模不小。走過「箭樓」可見到門樓前的 甕城,甕城內有「關王廟」[圖23]。由「閘樓」下階梯進入甕城到「關王廟」,這裡可仰觀城門額,『居庸關』[圖24]三個大字旁刻著小字『景泰伍年捌月吉日立』,可知是1454年建造完工的。繞了兩趟都是通往東山方向的路。看到帶隊的觀光團跟著走,總算下到路面。出口在通往「雲台」的路邊,這座 元代建築物請連結「居庸關雲台」閱讀。回程依舊是搭乘原本的包租車,來回一部車500RMB。

居庸關 疊翠書院.jpg
疊翠書院

居庸關長城在整個長城中較為特殊,它是 京北長城(內長城)中一座獨立封閉型的關城,為內三關之一;與其北方的 八達嶺長城並不相連,與最近的 八達嶺水關長城直線距離也有5公里之遙。明代時 居庸關是守衛 京師西北方的重要關卡,在 溫榆河上游狹長河谷自然交通孔道中,北設 岔道城、居庸外鎮(八達嶺)、上關城,居庸關居中稱 中關城,南面再一座關卡 下關城(南口),由 居庸關「參將」統轄,再派遣「守備」鎮守 岔道城、八達嶺等關隘。

相關文章:北京行---(三) 北京城門巡禮 & 居庸關長城

                 城鄉雜記---179.居庸關雲台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居庸关长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