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 平溪的 東勢格步道長3.9km,全程約需2.5小時,這是一條 東勢格村落越嶺往來 平溪聚落的古道,除越嶺段有明顯起伏外,北段是昔日煤礦的台車道,長約1km,平緩易行,至昔日礦場(瓜寮坑7號)後,山徑沿 瓜寮坑溪畔行,起伏亦不大。越嶺後有廢梯田形成的大草原,一路下至 東勢格10號,若無接駁車需折返。部落格「台北.平溪 東勢格古道 及 臭頭山」描述行程為北段至越嶺後梯田草原段,這一篇以介紹動、植物為主。
7/1(週六)與 老婆和 大兒子三人同行,車停106公路 平溪國中對面停車場,由此開始走古道行程,沿途找花花草草拍攝,前進速度緩慢,瓜寮坑7號以後沿溪行路段發現一些春蜓,拍蜓、等待速度變得更慢。經過 臭頭山叉路口後遇到5男1女警方搜救隊伍,得知有人受困在 峰頭尖路上,告知路況後繼續我們的行程,欲走到大草原。回程遇到由 峰頭尖回來的該搜救隊伍,得知人已找到由另一隊人員護送下山,他們結束任務要到 平溪國中搭車,與我們同方向,一前一後出平溪國中。
[圖a]旱田草(玄參科/母草科):旱田草與 泥花草花朵外觀很相近,但葉緣完全不同。本種密集的小鋸齒葉緣,在草本小野花中不常見,讓人印象深刻。
[圖b]圓葉母草(玄參科/母草科):個人第一次見到的小野花,白色的花朵上點綴著鮮藍色斑點,與原生種 母草(LINDERNIA)看起來就是不一樣。原來它是近年新歸化的種類,隨著水族箱水生花卉進到台灣。
[圖c]小杜若(鴨跖草科):小杜若與 杜若外觀相似,主要差異是 小杜若葉上表面光滑或疏被毛,花朵數通常很少。看看照片很短的花莖上幾個未熟果實和殘存花瓣,與花序一圈圈如寶塔般的 杜若確實不同。
[圖d]柚葉藤(天南星科):單葉葉柄延伸成葉片狀,如一小一大兩片葉子連在一起的葉型稱 單生複葉。這型葉子的植物很少,柚子是最典型單生複葉,柚葉藤葉子長得像 柚子葉而得名,低海拔潮濕森林中相當常見,只是果實未紅時很不起眼。
[圖e]鉤紋春蜓(春蜓科):棲息於森林中小野溪的春蜓,喜歡沙質底層水質清澈的環境,外觀與同屬(genus)的幾個種類相近,實在不易區分。本種以合胸縫線有一對細長黃斑,及第9腹節的大黃斑為主要特徵,不過這大概要以照片比對才易區分,實境光要拍牠都很怕飛跑了,哪有空判斷是哪一種。
[圖f]紹德春蜓(春蜓科):以往登山都儘量避開水路,減少 螞蝗上身的機會,紹德春蜓便成為最常見的春蜓;本種只要森林附近有水流,就有機會發現,不似多數春蜓需接近溪流才出現。一直以為本種是最常見的春蜓,最近較常選擇走水路,發現牠的數量與其他春蜓差不多。
[圖g]樹穴蜻蜓(蜻蜓科):樹穴蜻蜓外型像 寬腹蜻蜓,但體型大上一號,顏色也沒那麼鮮豔。顧名思義,本種蜻蜓稚蟲是生活在樹穴等小空間水域中,這種狹小水域牠吃什麼,應該就是孑孓等小蟲吧。
[圖h]短翼菱蝗(菱蝗科):台灣的 菱蝗大多生活在恆濕環境,最常見的是 平背脊菱蝗,就是溪邊石頭、駁坎上很多的那種。本種出現在森林野溪環境,屬於 短翼菱蝗亞,其他我寫不出東西來,對牠們很陌生。
[圖i]台灣粉蝶(粉蝶科):常行走潮濕的古道,很容易見到成群的 台灣粉蝶,靠的太近會一哄而散,離遠些等待,一會兒又全聚在同一處。為什麼聚集一塊兒,應該就是有動物的排泄物,蒼蠅吃屎大家覺得髒,蝴蝶怎麼就沒那般噁心了,所以說長相很重要。
[圖j]環紋蝶(環紋蝶亞科/蛺蝶科):環紋蝶外型和飛翔姿勢都很像粉蝶,體型也大,但分類上牠們是蛺蝶。台灣的 環紋蝶亞科已發表只有 環紋蝶、串珠環蝶、鳳眼方環蝶等3種,後二者都是近年出現的歸化種。
[圖k]雙尾蝶(蛺蝶科):台灣有兩種雙尾蝶(POLYURA),數量都不多,其中本種又比 姬雙尾蝶(二尾蛺蝶)來得少,不容易遇到。見到牠很高興的,可惜按第二次快門蟲就飛了,溜到林中不再現身。
[圖l]銹麗天牛(天牛科):瓜寮溪近源頭處有一片沼澤,在沼澤的長草上發現這隻天牛,以望遠鏡頭拍下牠。查圖鑑是 銹麗天牛,吃竹子的夜行性天牛,可能是從沼澤旁整排竹子掉下來的。因為前胸背板邊緣有兩個小鈍刺,一度以為是僅產於 蘭嶼的 黑銹麗天牛,與蟲友討論後才知 銹麗天牛並非都是單一鈍刺。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參考資料:新北市登山健行網 東勢格越嶺步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