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翅目 頸喙亞目 蟬科 蟬亞科 小蟬族
Tanna taipinensis Matsumura 大坪暮蟬
特徵:中型蟬,體長(不含翅)23~34mm,近似於 陽明山暮蟬,體型稍小,也較瘦,前翅長於腹部很多,體色以綠色和褐色為主。頭部窄於中胸背板基部,綠色,複眼褐綠色;單眼紅色,單眼區域黑色。前胸背板短於中胸背板,暗褐色,中紋綠色,前胸圓片綠色,外緣具角狀,兩側各具兩枚黑色小斑紋。中胸背板褐色,中央黑色線紋較細,上方具圓形的黃褐色斑。
雄蟲明顯較雌蟲為大,腹部長,紅褐色,略透明中空狀,各腹板下緣具黑色斑紋,第8腹節具銀色鱗毛;雌蟲腹部短於頭胸部,背側黑褐色,第8腹節具銀色鱗毛,腹側淡黃色,覆蓋許多銀色鱗毛,產卵管不伸出尾節。翅膀透明,翅脈紅褐色,翅節結白色。綜合上述,本種外觀近似 陽明山暮蟬,但本種雄蟲腹末第8節無白色粉末,僅些許銀色鱗毛。
分布:特有種。分布於 北、中、南部之低、中海拔山區,北部 北橫西段沿線有穩定族群,如 東眼山、拉拉山,常見於高大的喬木,喜於晨、昏鳴叫,陰天或下小雨也會鳴叫,喜齊鳴。模式產地在 新竹 北埔 大坪,成蟲出現時間主要在5~8月。
暮蟬(TANNA)體型及體色變異大,種間差異細微,極難分辨。台灣目前已發表8種暮蟬(TANNA)中,鼈甲暮蟬(T. sayurie)、陽明山暮蟬(T. sozanensis)、大坪暮蟬(T. taipiaensis)、花蓮暮蟬(T. karenkonis)外觀極為相近,除觀察標本細部特徵外,很難分辨。即使體型稍小的 小暮蟬(T. viridis)長相也很近似,野外遇到或看照片一樣不易認出誰是誰。對個人來說,分布地點是很重要的分辨依據,加上聽音辨蟲,勉強來認定種類。
其中 陽明山暮蟬(T. sozanensis)是個人最常接觸的種類,對牠不會陌生,但在 烏來、坪林、北橫及 宜蘭等許多山區,除 陽明山暮蟬(T. sozanensis)外另有一種鳴聲很接近的 大坪暮蟬(T. taipiaensis),兩種聽音辨種不好拿捏。兩者都是聽起來悽涼帶哀傷感,憂愁又帶愉悅的鳴聲,清脆如鈴聲,聽牠悅耳動人的旋律是一種享受;陽明山暮蟬(T. sozanensis)鳴聲節奏稍快,愉悅感超過哀愁,大坪暮蟬(T. taipiaensis)則鳴聲稍緩,聽起來較哀傷。我形容的或許不貼切,實際到森林中去聆聽,可以品味出自己的感受。
大坪暮蟬(T. taipiaensis)的外觀,額唇基較突出,中胸背板黑色中紋較細,第8腹節被銀色鱗毛,可依此與 陽明山暮蟬(T. sozanensis)區別。另外牠顏色較淡,體型稍小也較瘦,感覺起來翅膀較長一些。以上特徵與 鼈甲暮蟬(T. sayurie)相似,對個人而言兩種難以辨別,還好 鼈甲暮蟬(T. sayurie)鳴聲較不同,海拔分布通常也稍高,可以的話以手機錄下鳴聲,再上網比對聲音。
蟬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半翅目 頸喙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賞蟬圖鑑 陳振祥
嘎嘎昆蟲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