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ceola rosea (Hook. & Arn.) D.J. Middleton 酸藤 [夾竹桃科]
Ecdysanthera rosea Hook. & Arn.
Antirrhaea esquirolii H. Lév.
別稱:鹽酸藤、酸葉藤、紅背酸藤、奶汁藤、山豬母乳藤、羊角仔、酸叶胶藤(廣東、海南)
特徵:木質藤本,延伸可達10m;小枝纖細,新枝呈淡紫紅色,具乳汁。單葉,對生,葉長3~7cm,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先端銳或短尾狀,基部鈍,全緣;上表面綠色,帶光澤,下表面淡綠色至綠白色;側脈約6對,葉柄長0.5~1cm,葉柄常帶淡紫紅色,葉背主、側脈常呈紫色;葉具強烈酸味。
花,頂生,聚繖狀圓錐花序,花淡紅色。花萼細小,長0.2cm,5深裂;花冠闊鐘形,徑0.3~0.4cm,5深裂,裂片倒披針形;雄蕊5,著生冠筒基部;花柱先端膨大,子房2,有毛茸。蓇葖果,肥厚,棒狀,先端漸尖;長10~15cm,寬0.3~0.5cm;常成對,叉開,偶幾乎達一直線。種子長扁圓形,先端具絹質種毛。
分布:越南、中國、海南島、香港、台灣、印尼、蘇門答臘、爪哇。台灣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地區林緣,較潮溼山區數量較多。花期4~12月,以4~6月較盛。模式標本取自 廣東的島嶼。
酸藤(E. rosea)通常攀緣於灌叢或森林樹冠層,未開花時不易察覺,甚至不會注意它的存在。花期時整個樹冠層變粉紅色,才知 酸藤這麼強勢,至少在全年都有雨的北部、東部是如此,本種族群非常龐大。酸藤(E. rosea)有個兄弟叫 乳藤(E. utilis),開乳白色花,數量上比 酸藤少上許多。
酸藤和 乳藤沒開花不易區別,一般辨識重點是:前者小枝纖細、側脈6對、下表面側脈及葉柄帶紅色,後者小枝粗直、側脈3~4對、下表面側脈及葉柄綠色。實際觀察有些模糊空間,尤其混生糾纏時會欲哭無淚;見到開花就簡單了,一粉紅色、一乳白色,遠觀即可知曉。
酸藤屬(ECDYSANTHERA)是 夾竹桃科(APOCYNACEAE)旗下一員,說到 夾竹桃(Nerium oleander),最深刻印象就是劇毒;昔日學校、公園很常見的樹種,縱貫鐵路更是由北到南沿線栽植,避免意外,目前大多被其他樹木取代。酸藤(ECDYSANTHERA)僅具微毒,中藥、草藥都使用;其葉具強烈酸味,據說放入口中咀嚼,可提神醒腦,亦可解渴;我個人不曾嘗試過,不知效果如何,有興趣的人可以少量試試。
夾竹桃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夾竹桃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六卷 鐘詩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