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4月21~24日
(22日)依計劃今日一大早便出發,要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也就是「紫禁城」;不是洽公專程來 北京旅遊,不到 故宮走一趟,真的是說不過去。結果一家人都賴床,拖、拖、拖直到9點才走出飯店。由「灯市口站」進入地鐵系統,搭5號線至「东单站」轉1號線,至「天安门东站」走出地鐵站。一出站就被等待安檢的長長人龍嚇到,還好移動的速度還算快,9點半左右已進入「天安門」管制區。
北京故宮
紫禁城是世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說熟悉再熟悉不過,電影、電視看過千百回,每座主建築都似曾相識;說陌生也很陌生,就算多來幾次,依舊有看不完的殿宇亭閣。都已經將 紫禁城列為此行重點,出發前也細細閱讀相關資訊,真的走入故宮卻只知跟著人群走;我們是散客,卻如同觀光團般,從「午門」進入順著中軸線直走出「神武門」,驚覺一堆該訪的宮殿都未觸及到,人已出 紫禁城。
以前拿 女兒拍的照片簡單寫一篇「北京 紫禁城」,這次自己來才知 北京故宮有多繁複,就算簡單地寫也是一大篇,光整理貼圖就好累,寫太長別人也懶得看,就當作是自己在寫日記吧。從「天安門」往裡走約170公尺是「端門」[圖1],「端門」進入後約300公尺是「午門」[圖2]。「午門」[圖3]厚牆呈『ㄇ』字型,有肅殺的氣氛,排隊購票時“午門斬首”這個詞一直在腦袋裡盤旋,很明顯這是章回小說瞎扯的,正常情況下不會在自己出入的大門砍人頭吧,太奇怪了。
走進「午門」偌大的 太和門廣場讓人震撼,其中寬達10公尺的 內金水河以月彎狀橫亙廣場,5座並排的 內金水橋跨越河道。「太和門」[圖4]遠遠在前方。走入「太和門」的景象更讓人震驚,「太和殿」[上圖]坐落高8.13公尺的三層基台上,太和殿廣場更大,面積達3萬平方公尺,可容納7萬人。「太和殿」兩旁有「中左門」、「中右門」通巷內(北)面,廣場「體仁閤」[圖5]在左(背向)、「弘義閣」在右,兩閣北側分別有「左翼門」、「右翼門」兩側庭園。
由「中左門」入內較小的「中和殿」[圖6]出現了,其後方是雄偉的「保和殿」[圖7],「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同樣建築在一座倒『土』字型三層白玉石基台上,稱『外朝三大殿』,都是 皇帝辦公、宴客的宮殿。基台上設有 日晷、嘉量,分別為計時及量器,同時有 銅鶴、銅龜,象徵吉祥、長壽。「保和殿」後方廣場北面有「乾清門」、「內左門」、「內右門」通往『內廷』,左(背向)有「景運門」[圖8]、右有「隆宗門」通向兩側庭園;「龍宗門」旁長條形建築物是「軍機處」,我不知哪根筋不對,只拍「景運門」這邊,不過兩邊一模一樣啦。
由「乾清門」[圖9]走入 內廷,內廷是 皇帝及 皇宮成員居住的場所,內廷核心的配置與外朝三大殿相似,只是規模較小,一樣座落在倒『土』字型三層白玉石基台上,稱『後三宮』。首先見到的宮殿是「乾清宮」[上圖],是 皇帝批閱奏章、接見官員使節、舉辦筵席的場所,內部設台基,上置寶座與屏風,掛有『正大光明』匾[圖10],為 順治皇帝親筆提寫。乾清宮也是 皇帝駕崩停靈的場所,依照儀式祭奠後再暫移至 景山等處。
接著是規模較小的「交泰殿」[圖12],這算是 皇后“辦公”的場所,元旦、冬至等節慶在此舉行儀式。第三座稱「坤寧宮」[圖11],明代時為 皇后寢宮,清代改建後,左側「東暖閣」闢為 皇帝大婚的洞房,右側「西暖閣」則是 薩滿教祭祀場所。內庭核心有高牆區隔,左有「日精門」、「景和門」、...等門,右有「月華門」、「隆福門」、...等門通向兩側牆外其他宮殿。
至此中軸線通道中止,導覽路線也變得紊亂,由上述各門通向兩邊各宮各殿,觀光團打散,我們一家人也在此走散,這期間拍了些許照片,但方位錯亂的結果,不知自己拍的照片是何宮何殿,部落格就不貼了。接近「神武門」[上圖]前有一些販售紀念品的商店,逛商店時一家五口又全遇上了,一起走出「神武門」結束 北京故宮的遊覽。討論了一下「軍機處」、「養心殿」、...等等許多“重點”都錯過了。
景山公園
走出 紫禁城後本來計畫到「天壇」,小兒子強烈建議先登「景山」再到「雍和宮」,他覺得如此比單去一個「天壇」精彩,原來他早幫我們規劃了這幾天的行程。「神武門」出口處廣場其實是築於50幾公尺寬的 筒子河(紫禁城護城河)上的,隔著 景山前街便是「南門」。景山高43m,是 元、明、清三代皇家的御花園,民國17年(1928年)整修後開放成公園。
不明原因今天「南門」未開放,我們由 景山前街往東走,左入 景山東街由「山左裏門」[圖13]購票入內,一進入就看到旁邊花圃滿滿的 牡丹花[圖14]盛開,來此觀賞 牡丹花就知道它為什是花中之王。山徑上經過「周賞亭」、「觀妙亭」,最後一段直上就是最高處的「萬春亭」[圖16]。山頂擠滿人潮,稍停留便由西邊下山,林間空隙處可俯瞰「北海公園」,一路下行從「西門」[圖15]出 景山。
欲由 景山西門走往地鐵站,不管是「北海北站」或「南鑼鼓巷站」都有一段距離,依 百度地圖直走南北向的「恭俭胡同」到「北海北站」,是較近的路線。窄窄的巷子有高牆大院、有商店小舖,一條未修飾呈現真正“老北京”的胡同。恭俭胡同北端接上 地安門西大街,往西走左手邊是「北海公園」北端,高牆嵌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石碑,再往前就是「北海北站」地鐵站。
雍和宮
進入「北海北站」地鐵站搭6號線,至「东四站」轉搭5號線,幾站後便到「雍和宮站」,這一站昨天也來過,只是沒走出地鐵系統。走到馬路上,大夥都餓得發慌,沒想到 雍和宮大街上全是賣佛教文物商店,往南行約300公尺才找到一家小館,是賣昨天吃過的春餅的,反正先填飽肚子再說。離開餐館已接近15點,先往北回到「雍和宮」小牌坊處,走入內另有南門、東門兩座牌坊,購票後由南門牌坊進入「雍和宮」[上圖]。
進入先是銀杏樹夾道的「輦道」,約200公尺後到達「昭泰門」[圖17],過「昭泰門」是大庭園,兩旁有鐘、鼓樓和東、西八角樓。接著重點來了,到大型佛寺興趣最高的「前殿」[圖18],有些佛寺區分為 彌勒殿、四天王殿(後方稱 韋馱殿),也有如這裡迎面是 彌勒佛,四大天王立兩旁,後方 韋馱天王立像。高昂的興致踏入後盪到谷底,貼了好多『禁止攝影』牌,拍各地的「四大天王」塑像是我到 佛寺最大的興趣,結果禁止拍攝。
子女都說明明有人在拍,但我們還是選擇尊重規則,一家人憑門票領香,一進一進地誠心拜拜,「天王殿」後依次是供俸 三世佛的「正殿」[圖19],一般稱「大雄寶殿」,四周有4座配殿。接著是「永業殿」[圖20],內供俸 無量壽佛、藥師佛和 獅吼佛,這是內地佛寺的組合?台灣還未見過。接著是屋頂多出5座小閣的「法輪殿」[上圖],內有宏偉的 宗喀巴大師銅像,其後有 紫檀木雕 五百羅漢山。最裡面是「萬福閣」[下圖],樓高三層,整個 白檀木樹幹雕刻的 密宗 彌勒佛像,深埋地下8公尺,立像高18公尺,這應該是今天所見到最珍貴的了。
諸元還是要的,雍和宮原是 康熙時的 庸王府,雍正即位後,於 雍正3年(1725年)升格為行宮,改名「雍和宮」,同時提供部分殿宇供 藏傳佛教上院使用。乾隆9年(1744年)將 藏傳佛教上院部分正式改為 佛寺,並賜名「噶丹敬恰林」。「雍和宮」為 中國漢地最大的 藏傳佛教寺院,也是規格最高的佛寺,1961年列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子監街
「雍和宮」走出來已經16點了,還想再訪一處景點「北京孔廟」,就在 國子監街上,距「雍和宮」小牌坊近在咫尺,橫跨 雍和宮大街往北走幾十步就到了。國子監街在 元代即已形成市集,有700年歷史了,清代時稱 成賢街,民國以後才更名 國子監,是一條東西向街道,東、西[上圖]兩端各有一座牌坊,孔廟、國子監附近也有兩座牌坊,有4座牌坊傲視 北京所有街道、胡同。
「北京孔廟」[圖21]在 國子監街15號,「北京國子監」[圖22]則是13號,兩座園區合稱「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這一篇實在太長,兩座園區介紹請點擊「北京市區【北京孔廟】 與 【國子監】」,不再重複。國子監街是 北京第一條獲選「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街道,具象徵意義,街上留存許多傳統建築物及宅院[圖23]。走著走著一具超過1.5公尺的泥塑像引起我注意,進入商家詢問才知是「兔兒爺」[圖24],相傳會幫人治病,是只有 北京才有的童玩,這麼有趣的泥偶,買幾個小的當紀念。
好長好長的一篇遊記,寫到會怕,不過有一點必須要提,就是來 北京前 哥哥和 弟弟都說一定要「東來順」吃涮羊肉。這一晚我們就在 王府井大街百貨內的「東來順」吃涮羊肉火鍋,真的是太好吃了,非常合口味。餐畢結束今天行程,走 金魚胡同–金寶街這條路回旅館,上圖是金寶街的跨街燈飾,22點熄燈,要走進旅館前拍的,晚個幾分鐘燈就不亮了。
昔日 北京有句順口溜「東富西貴、南窮北賤」,慨因 北京城東邊多為生意人,經商致富,有許大戶人家,西邊多是官員、貴人,官府、豪門等深宅大院林立,各據北京內城東、西兩半。城南「崇文門」、「宣武門」兩門外的尋常百姓,多是小本生意買賣攤販聚集,僅能餬口飯,無能力居住城內。北邊「德勝門」、「安定門」外呢?多是東富、西貴人家的幫傭、雜工,有一餐沒一餐的過生活。這句順口溜聽來心裡不是滋味,但仔細看這次老北京城的旅遊,卻也多集中在東富、西貴範圍內。
相關文章:北京行---(一) 老北京城區閒逛
參考資料:百度地圖
故宮博物院
留言列表